红安网消息 秋阳漫过红安县城关镇的街巷,国庆假期的热闹里,总有一抹身影格外动人——他们袖口沾着尘土,额角凝着汗珠,递出的每张餐饮住宿清单都带着体温,说的每句指引都带着耐心,这是城关镇志愿者们在假期里写下的“服务答卷”。
早在国庆到来前,红安县城关镇政府便把服务游客的心思落到了实处:组建起志愿服务专班,明确每日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统筹;45名朝气蓬勃的青年镇干部,搭配80名熟稔街巷脉络的社区志愿者,大家拧成一股劲,共同扛起住宿协调、现场疏导、信息上报的核心任务。这股力量像一张细密的服务网,把游客可能遇到的住宿难、寻路难、需求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都提前兜进了服务范围内。
志愿者们更会提前浏览熟悉“红客家”小程序内的商户信息,从餐饮特色、营业时间到民宿房态、联系电话等,当游客有需要时,不仅能熟练引导大家在小程序里快速找到精准指引,还能凭着记熟的信息直接解答疑问,真正把想游客所想的心意落到了实处。
假期里的城关镇,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每个有需要的角落。在景区入口,他们见着拎着行李的游客便上前半步:“您要找住宿吗?这边几家民宿环境干净,我给您指指路。” 遇到人流高峰,他们又化身“移动路标”,手臂轻挥着疏导方向,把拥挤的路口梳理得井然有序;有游客不清楚当地特色餐饮,他们掏出提前整理好的清单,指着上面的老字号说:“这家的红安苕粉肉很地道,步行十分钟就到。” 偶尔遇到突发情况,在志愿服务临时工作群里发出通知,应急分队成员便迅速集结,不多时便把问题化解,留给游客的只有安心。
每日午后四点,阳光还斜斜洒在志愿服务岗的桌角,志愿者们已围坐在一起,笔尖在本子上不停滑动:“今天大约服务两百多位游客,帮好几位老人找到了同行的家人。” 他们不回避问题,坦诚写下“不少年龄大的老年人不爱喝冷饮,景区里现有的饮水点都是凉水”“有游客反映找不到厕所,主要是没有醒目的提示牌”,也认真琢磨建议,那些字迹里没有空话,只有想把服务做得更实的心意,一页页总结,既是当天的收尾,也是次日服务的开篇。
有人问志愿者们累不累,他们笑着摇头:“看到游客找到住宿时的笑脸,听到他们说‘红安人真热情’,这点累算啥。” 在红安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这些志愿者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一件件细碎的小事,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揉进了国庆的时光里。他们的身影,是城关镇最暖的风景,也是这座小镇递给游客的一张“温情名片”——来过,便记得这份来自红安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