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金秋十月,红安县上新集镇的风里满是丰收的甜香。宽阔柏油路在山间蜿蜒,一侧是农户们忙着将枝头硕果打包装箱,新鲜蔬果即将发往各地;另一侧,白墙黛瓦的民宿隐在青山绿林间,游客举着相机定格山水,欢声笑语不时回荡。很难想象,这个如今产业旺、生态美、百姓乐的小镇,曾因群山阻隔,让优质农货“出山难”、外地游客望山却步,村民守着绿水青山,日子却过得紧巴巴。而现在,上新集以“红”为魂铸根基、以“绿”为韵谋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共富加速度。
“信仰红”为笔,勾勒民生幸福线。石古岭村的老旧房屋曾积灰褪色、没了生气,如今民宿项目在保留建筑肌理的前提下修缮改造,榫卯间重拾温度。未来,这里将成为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打卡地,既留住乡愁记忆,又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不仅如此,全镇村(社区)实现便民服务站全覆盖,社保办理、证明开具“家门口就能办”;医疗巡诊车每月进村守护健康,教师轮岗让村里娃享受优质教育;养老服务站的助老餐每日热气腾腾,老人们围坐吃饭聊天,幸福感满溢。
“生态绿”为墨,晕染发展新底色。走进上新集,滠水河如碧绿玉带绕着乡野,游鱼细石清晰可见;岸边芦苇摇曳,白鹭掠水漾起涟漪;省道旁松柏挺拔,落叶铺就的小路满是自然惬意。傍晚时分,村民沿沿河步道散步,看夕阳为河面镀上金边,晚风送来花果清香,“宜居胜江南”的景致令人沉醉。这里始终坚守“生态优先”,姚线南延工程打通与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连接,“红旅+生态”模式吸引大批游客:他们既走进红军洞、革命旧址听红色故事,又在青山间骑行露营。黄才畈研学基地更将“红绿”融于实践,孩子们听革命历史、体验农耕、探索自然,红色基因与生态理念双重扎根。
产业“造血”为基,筑牢共富硬支撑。上新集坚持“一村一策显专长”,让每个村都有“致富招牌”。石古岭村靠神石民宿和红色研学走红,节假日订单爆满,村民化身服务员、导游;富西村以“多元种植+精深加工+节庆引流”破局,红苕加工成礼盒特产,“西瓜+水稻+蔬菜”轮作让土地不闲置,“西瓜采收节”带动增收超10万元;麒麟村的红安和宸农场流转200多亩闲置土地,发展“地上种果、林下养鸡”的立体农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日收入超百元,不用再为“打工顾家难两全”发愁。
上新集从群山阻隔的困境,到“红绿交融”的新生,再到产业造血的增收,用实干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共富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