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都是一个村的乡亲,还是沾亲带故的邻居,本来不该闹到这份上,但是他们根本不尊重我。”余家畈村村民董某对红安县永佳河镇平安办工作人员说道。
村民董某向村委会反映,自己和村民小组干部因为周边林地平整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为此,董某提出赔偿要求,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村委会虽多次组织调解,但因双方分歧较大,始终未能达成一致,矛盾逐渐积累。

接到求助后,永佳河镇平安办迅速响应,中心工作人员和民警第一时间到纠纷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尽可能还原案件事实情况,邀请村委会干部共同参与调解。在当事人家中,工作人员一方面耐心倾听石某诉求,客观分析事实依据,疏导其情绪;另一方面摆事实、讲法律,引导其正确表达合理诉求。经过三轮“面对面”深入沟通,从法律规定到乡邻情谊,平安办工作人员逐条梳理、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双方不再为此产生纠纷。

“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矛盾纠纷,既要结合乡土人情做好调解工作,也可以将法律援助服务作为基层治理的法治微触角嵌入矛盾化解流程。”永佳河镇平安办工作人员徐德宝说。
寒塘村杨某是一位居住在偏远山区的中风患者,经济状况十分困难,且行动极为不便,因婚姻家庭纠纷急需法律帮助。永佳河镇平安办和永佳河司法所在得知其情况后,到红安县法律援助中心为其申请“绿色通道”,提供“上门办理、一站式”服务。
在贫困户杨建国(化名)家中,工作人员仔细查看了居住环境,详细了解其家庭状况与法律诉求。面对行动不便的杨建国,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法律援助的政策范围、申请流程,逐一核对申请材料,现场为其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让他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

“没想到你们能亲自到家里来帮我办手续,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当事人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走出调解室,走进纠纷现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排解民忧,通过多元化解与法律援助协作的方式,高效化解了纠纷,是永佳河镇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