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今年夏天,红安县上新集镇遭遇了极端干旱天气,持续的高温少雨,让这片土地承受着严峻的考验。农田里的农作物在烈日的炙烤下,日渐萎靡;村民们望着干涸的水塘和龟裂的土地,满心焦虑。在此艰难时刻,上新集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各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抗旱保民生、保生产的攻坚战。
旱情初现,上新集镇党委、政府便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第一时间,组织镇村干部召开全镇抗旱工作专题会。会上,对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全体镇干部下沉一线,进驻17个行政村,与各村“两委”共同深入所属村的各个湾组,实地调查旱情。镇党委明确指示,优先保障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和人畜饮水安全,这是底线,也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全力确保各地农田农地上各类农作物的抗旱用水。
面对旱情的严峻形势,防汛抗旱工作的统筹兼顾显得尤为关键。镇党委、政府紧急召开全镇防汛抗旱工作部署会,突出受旱村的抗旱工作安排,做到未雨绸缪,在可能出现洪涝灾害的区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同时又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旱情上。
镇领导带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干部奔赴麒麟村抗旱第一线。他们仔细查看村组、自然湾的受旱情况,密切关注村湾水塘、水库、桥店河的水源存量。麒麟村在镇领导的指导下,迅速行动,启动河边泵站,安排小型机械开展抗旱作业。为了确保泵站能够正常运转,镇政府还安排镇供电所电工到抗旱村实地安排架电杆、牵电线,为抗旱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援助。电工师傅们顶着烈日,爬上爬下,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让泵站通电,让清澈的水流进干涸的农田。
余家岗村位于滠水河东端,这里田河相连,有着得天独厚的抗旱优势。该村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新修的泵站组织安排抗旱。村党支部书记深知,抗旱是全村人的大事,关乎着村民们一年的收成。他亲自带头,组织劳力修通“引水港”,利用河边泵站抽水,将滠水河水引入沿河的余黄田、大河畈和汤家畈等湾组。为了减轻农户的负担,村委会集体承担电费,让农户能够安心抗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稻、红苕、花生等农作物得到了及时的灌溉,抗旱面积近800亩。村党支部书记感慨地说:“高标项目在我村的实施和建设,既高标准又高质量整治农田,同时在我村沿河边建设的泵站为今年抗旱夺丰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确实便民惠农。”
大庙村与余家岗村毗邻,同样位于滠水河东端。过去干旱季节,农业抗旱主要依靠郑家冲水库,但如今郑家冲水库的水源主要供应上新集镇新建片区各行政村居民和上新集镇区街道居民家庭及居户单位生活饮用水。面对这一情况,大庙村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修建的滠水河边泵站启动抗旱。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大庙村西面村民小组大片农田水稻和农地花生的旱情生产用水。同时,大庙村和余家岗村都种植了1000余亩的水蜜桃,大面积的岗坡山地,给桃园抗旱带来了重重困境。但是,村干部和村民们没有退缩,他们肩挑手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为桃树送去生命之水。
高山庙村、永红村位于滠水河的西端,也都进行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高山庙村依托滠水河边建设的泵站,开展抗旱工作。村里既安排人工清渠,又组织小型机械抗旱,通过泵站提水输送到王家田湾和周家田湾,能抗旱的田地面积达到600余亩。在清渠的过程中,村民们不顾烈日炎炎,纷纷拿起铁锹、锄头,清除渠道里的杂草和淤泥。大家齐心协力,汗水滴落在土地上,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的庄稼、为自己的生活努力。
上新集镇自开展抗旱工作以来,镇区滠水河沿线的余家岗、大庙、高山庙、永红(北岗和李氏畈)、新红、高楼、石古岭七个村统筹安排组织抗旱救灾工作;同时,镇区毗邻田店河的兴安冲村,毗邻桥店河的麒麟村、桥店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抗旱的战斗中。
在这场抗旱战斗中,各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他们日夜坚守在抗旱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让广大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旱魔。广大干部群众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到抗旱工作中来。有的村民自发地组成巡逻队,检查渠道是否漏水、泵站是否正常运行;有的村民主动提供自家的机械,帮助村里进行抗旱作业。
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上新集镇的抗旱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农作物得到了及时的灌溉,村民们的生活用水和人畜饮水也得到了保障。这场抗旱战斗,不仅考验了上新集镇党委、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展现了全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在未来的日子里,上新集镇将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村民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