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红安将念好新时代新农村的致富经,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做好“新农人”,培育富民产业,实现产业富民!
全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红安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整治未耕种耕地,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丰产。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新建改造3.5万亩。发挥农发集团和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倡导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扩大“1+5”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力争种植面积130万亩以上,其中红安苕30万亩以上、红安野菊10万亩以上。做强红安苕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企业知名品牌、农产品“两品一标”等20个以上。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红安县优化乡村功能和发展布局,做好行政村布局调整“后半篇文章”,按照特色保护、融入城镇、集聚提升、改善整治的思路,实行差异化管理,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抓手,重点打造16个传统村落、4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加快推进金沙湖环湖绿道欧元贷款项目、高桥河“中彩”项目,打造环金沙湖和高桥河2个和美乡村示范片。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11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65公里;新改建农村候车亭23个,完成“全域公交县”建设验收。新增主变容量3万千伏安;安装太阳能路灯500盏。加快太平河、高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深化“厕污垃”协同治理,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推进殡仪馆所改扩建项目建设。
全面实现农民富裕富足。红安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订单契约带农、收益共享带农、招商就业带农、产村融合带农,让更多农民在产业链上就业、在产业链上致富。扩大农村资源要素融资,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实现产权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大力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100%,过2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