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县域中草药资源 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

2021-03-25 19:57   梁 波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既是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纲领,更为新时期中草药资源开发服务卫生健康事业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社会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材用量也逐年攀升,中草药资源开发与种植利用在我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一项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朝阳产业。红安地处丘陵地带,属亚热带气候,春暖秋凉,夏热冬寒,气候四季分明,适宜不同季节中草药生长,本地中药资源丰富,开展中草药种植既有利于群众脱贫增收,又符合当前“两山”示范建设的要求,是落实红安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发展壮大“两红两茶一菜一药”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一、红安县中草药资源现状

红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中药材品种资源丰富,蕴藏量大。截止2018年,红安县中医院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系统摸清了红安县药用植物种类、来源、分布和蕴藏量,编辑并出版了首部《红安中药植物志》。

经普查,我县现存药用植物147科617种,其中重点药材139种、野生药材基源植物601种、栽培药材基源植物33种、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4种,中药资源丰富。当前我县栽培的药材主要集中在金银花、苍术、白术、桔梗、山楂等20余种常见中药材。全县成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基地5家,分别是七里坪镇青青坡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苍术、山楂种植基地700余亩,杏花乡三角山种养实业有限公司苍术、山楂种植基地1000余亩,高桥镇湖北紫卉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延胡索种植基地500余亩,华河镇湖北山鹰生态种植养殖有限公司牡丹栽培基地5000余亩,永河镇武汉绿孚生物有限公司栀子果种植基地1.5万亩,尚未形成产业集群规模,中草药资源开发及种植市场潜力较大。

二、我县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的问题

针对当前红安县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及种植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四块短板,急需补齐。

一是种植缺乏统一规划。全县中药材种植分散、种植面积小、种植规范化程度不高,没有拳头产品,中草药种植规划处于空白,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是龙头企业引领不够。在全县中草药普查中,成规模的中草药种植企业仅5家,仅限于自产自销,年产值不超百万,没有“航母”级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不够。

三是种植技术传统落后。目前,全县中草药种植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种植阶段,在良种选育、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尚未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导致产量相对偏低。  

四是生态品质无法保证。我县中草药种植至今没有主打品种,随意性较强,种植风险高,种植标准和种苗等生产资料也难以保证统一,缺乏专业人员技术指导,无法保证中药材生态品质。  

三、中草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下一步,我县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谋划和推进,建议主要抓好“六个强化、六个提升”:

一是从强化政府引导入手,提升部门协作推动力。确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龙头带动、科技支撑、项目支持、特点突出”的思路,把中药材发展列入工作日程。组建日常工作组织机构,将中药的开发与利用统一归口农业农村部门系统进行管理,卫健、科经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负责全县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组织、协调、实施。结合当前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制定出台中药材发展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

二是从强化产业链接入手,提升中药种植附加值。打造生态种植品牌,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结合我县实际,挑选适宜大规模种植、附加值高的中药材品种进行试种,优选种源,坚持生态种植。选择交通方便、条件较好地段,流转500亩土地,建设“中药材种植+生态旅游”的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各乡镇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生产水平,实行“一镇一品”,发展各自的“拳头产品”,例如:七里坪镇重点发展白芨,高桥镇重点发展延胡索,华河镇重点发展野菊花,使农民在中草药种植中增加收入,得到实惠。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充分利用荒废闲置土地,形成具体操作管理方案,确保生态绿色品质,稳定产品基源,培育出优质、独特的中药材品牌。同时,结合当前“两山”建设的契机,发展中药生态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从强化龙头引领入手,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采取有力措施扶持龙头企业,使其迅速发展壮大,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把分散生产经营大户和功能齐全的专业合作社有效连接起来,形成联合体,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从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四是从强化政策支持入手,提升要素市场保障力。从强化政策支持入手,提升要素市场保障能力。建立县、乡县两级中草药发展基金,整合发改、财政项目和农发资金,对中草药种植的贷款进行补贴;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发挥土地预期收益担保贷款作用,解决融资难问题。鼓励涉农金融机构,设计推出适合中草药种植周期特点的信贷产品,提高合作社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建设中草药交易市场和电商交易平台,以线上销售线下体验模式,建立中草药交易市场,积极与周边的中药材市场进行合作,扩大销售市场,提高保障能力。

五是从强化种植标准入手,提升种植体系规范力。引进并依托我县中医专业人才,加强对中草药种植的指导。加强中草药质量监管和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落实原产地域保护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中草药种植及全过程管理,大力推广中草药安全优质生产、良种使用、高效低残和生物农药等标准化适用技术,建立中草药质量检测中心,解决好大宗药材的质量控制、质量追踪、安全评价和市场准入问题。

六是从强化“种、养”融合入手,提升大健康产业链接点。把中草药资源开发与种植利用发展与扶贫攻坚、大健康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红安中药种植作为脱贫攻坚、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结合《国务院关于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开发适合当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保健养生产品”,组织对全县适合开发药茶及饮片药膳的中草药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加快研发系列药茶及饮片药膳,大力推广应用,发挥防控慢性病和亚健康的优势,将特色大健康产业在全县范围内铺开。

发展中草药种植是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是一项富民、强县、资源保护和振兴县域经济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既能带来经济的繁荣,又能保持自然资源永续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安实践,必将为助推红安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带来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