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英烈传——田开寿

2018-09-02 09:13   红安网整理   .

田开寿(1883-1932),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田家畈村一个雇农家庭。

1926 年参加革命,同年秋经王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工作积极、出色,被推荐出席黄安县农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后任高桥乡农民协会委员长。

1927 年3 月4 日至22 日,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武昌阅马场召开。田开寿、邓用忠等6 人作为黄安县的代表出席了大会。田开寿等回到黄安后,将大会的各项决议精神在全县宣传贯彻,使广大农民深受鼓舞,农民运动形成高潮。

极端仇恨而又害怕农民的土豪劣绅,勾结军阀势力,买通流氓地痞,向农民群众进行猖狂的反扑。他们制造事端,陷害农运干部。高桥区田家畈的大土豪指使狗腿子幺老爷,到国民党县党部诬告田开寿,说他在没收士豪财产时有贪污行为。县党部常委王某偏听偏信不经调查即将田开寿调往他处工作。后来,中共黄安县委派人查明并无此事,并与县党部交涉,要求查处诬告者。

大革命失败后,田开寿在二程、高桥一带坚持斗争。同年10 月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11月13日,他带领一支农民武装从高桥河出发,与熊邦山、李先念、詹献庭等领导的农民武装会合,参加黄麻起义攻打黄安城的战斗。起义胜利后被推选为黄安县农民政府委员。

工农革命军转移后,田开寿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留在高桥地区坚持斗争。当时,高桥区有不少地主民团和“清乡团”。他与詹献庭等同志一起,一方面组织游击队,打击反动武装;一方面派遣共产党员打入“清乡团”内部,获取情报,斩除敌人耳目,掩护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楼子陈家大劣绅陈遗凤倚仗王兴禄村“清乡团”的势力,办起了民团,由本村“合盛恒”商号老板陈燕青任队长。

1928 年农历腊月十八,楼子陈家有两家地主娶亲,陈遗凤、陈燕青等人和民团团丁连吃两家喜酒,熏熏大醉。这天深夜,田开寿带领游击队员乘机摸进民团驻地,缴了民团的枪械,打垮了民团。同时,还下了几家准备兴办民团的地主的款,打击了豪绅地主的嚣张气焰。从此,楼子陈家的地主再也不敢组织民团对抗革命。

1929 年3 月,田开寿任高桥区赤卫队队长。在他的领导下,赤卫队不断发展壮大。到1930年初,由最初的20 余人发展到3 个分队,共40 多人。他们根据县委的指示,到各村组织群众开展抗租、抗课、抗税、抗债、抗捐斗争,领导群众实行减租、减息,将打土豪所没收的财产分给农民群众,并帮助群众生产。

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县委选派了一批党员干部分赴各区,同当地的地下党员一道,以小商贩、打铁、补锅、行医、说书、串亲等名义秘密“串党”。田开寿和卢光典、郑友梅等人被派到二程区。他们最初在太阳冲村发展了涂期善、涂学香等8名新党员,建立了太阳冲村党支部,接着在石灰会又吸收了钱光清、张才跃、张于武等5名党员。后来,他还和郑植良、徐仕杰、黎明国在张家冲、冯家垄、余东海、汪散等地发展了一批党员。

随后,遵照县委“打击反动武装、拔除民团据点、创造黄安乡村大片赤区”的指示,田开寿等配合红军拔除了高桥河民团据点,扫除了高桥、二程等区的反动势力,扩大了革命武装。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红安中心县所辖之4 个县27 个区绝大部分沦入敌手,七里、紫云、高桥等革命老区,被敌人分割得支离破碎,根据地的形势十分严重。田开寿率领游击队留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同年冬,他带领游击队在七角山一带活动时,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说:“只要你交出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的名单,荣华富贵尽你享用。”田开寿坚定地回答:“你们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负责审讯的敌军官恼羞成怒,但仍强作欢颜,说:“只要你声明退出共产党,然后按个手印,就放你回家。”田开寿哈哈大笑,说:“头可断,血可流,要我离开共产党,做梦去吧!”气急败坏的敌人用铁丝穿着他的双耳,再次威逼他交出党员和游击队员名单,逼他按手印,声明退出共产党。田开寿坚贞不屈,断然拒绝。他说:“假如我有来生,我还要革命!共产党好,为革命流血值得!”。

在与敌人的斗争中,他表现出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气节。面对这位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敌人无计可施。惨无人道的敌人竟用一把柴刀将他的身躯砍成8块。牺牲前,田开寿仍高喊:“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

新中国成立后,从红安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曾先后五度回乡视察,几乎每次回乡都要提到田开寿烈士,称赞他是一位“出色的农民革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