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形记”

2018-07-27 20:41   张沛灏 古翔 辛万万

红安网消息 生活垃圾,让人避之不及,却又不得不面对。红安县每天大约产生180余吨生活垃圾,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人们不禁会问,这些垃圾是怎么被处理掉的,运到哪里?

清晨六点半的街道,路上车辆和行人还不是很多,也许大部分人还没起床,但为了避开高温时段,环卫工人们已经开始工作了。

一名正在作业的清洁工人向记者介绍:“现在天气热,我们四点半就起来了,一天要清扫三遍,中午和下午还要扫一遍。”

春扫花,夏扫瓜,秋扫叶,冬扫雪。环卫工作非常辛苦,尤其是“车窗抛物”更让环卫工人头疼,还存在安全隐患。一位清洁工说:“就是这个路当中的,很不好打扫。车辆多的时候我就不敢去扫,有时候就等到车子走了再去扫。”

顶着烈日,避让着车流,环卫工人小心翼翼的清扫路面垃圾,一点一点收集到一起,然后集中送到城区垃圾压缩站。

位于三桥桥头的垃圾压缩站,每天会收到30至40车垃圾,从城区清扫的垃圾在这里汇聚后将被压缩处理,压缩过后的垃圾体积大幅度减少,便于运输和填埋。

垃圾压缩站工作人员说:“我每天和垃圾打交道,工作环境那叫一个臭咧,脏咧,特别是热天。”

县环卫局副局长李作华说:“经过压缩后的生活垃圾,通过专用的密闭式垃圾专用车,运输至周家凹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周家凹垃圾处理场占地120余亩,有效库容107.7万立方米,总投资5180万元,设计规模为日填埋垃圾205吨。对于每天运送来的垃圾,工作人员首先会用专业药物进行处理。

垃圾填埋场工作人员说:“我们这一天要打四次消毒药,一天要用一桶药,一是除臭,二是防止苍蝇等病虫滋生。”

周家凹生活垃圾处理场全部被一层层的专用膜覆盖,防止有害物质渗入地下,同时采用生物菌技术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周家凹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站化验员王琳说:“垃圾会慢慢的流出那种黑色的、黄色的液体,我们把它叫渗滤液,就是通过生物菌把这个渗滤液里面的有害物质分解掉,排放到过滤池的水达标之后,才可以排放到河里。”

原来,这里的垃圾一部分不易降解的被填埋地下,一部分自然挥发,还有一部分经过无害化处理,经环保部门检测,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排放,确保水质和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随手扔掉的每一片垃圾背后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汗水,从地上的一片纸屑,到最后的一泓清水,是环卫工作者们艰辛的劳动,希望大家明白环卫人的付出和不易,更加珍惜、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