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秋果何所累 自有春风雨潇潇
——记红安县林业局驻高桥镇高仕轩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刘庆红
通讯员毛红平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回想在高桥镇高仕轩村扶贫的日子,红安县林业局驻高桥镇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刘庆红深感任重道远,忙碌而充实。如果说个人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么这一切都离不开县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工作队、高仕轩村两委的大力支持。
2017年5月12日全国精准脱贫“万千活动”启动后,刘庆红有幸被选进了扶贫工作队员。按要求,林业局驻高桥镇高仕轩村扶贫工作队于5月15日驻村到位,刘庆红从此丢下家中年逾七旬、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和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义无反顾投身扶贫战线中,在高仕轩村安营扎寨。刘庆红在心里默默地想:自己是副队长,必须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哪里需要我,哪里就应有自己的身影。走村入户,帮扶解困,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017年5月15日,高桥镇组织召开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培训会,会上他认真学习了相关扶贫政策及上级会议精神。5月16日他与高仕轩村两委座谈,熟悉了解村基本情况并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半个月时间内我走访了全村138户贫困户,了解村民家庭人员和生活、生产具体情况,嘘寒问暖,宣传扶贫政策。在走访入户过程中,发现贫困户邓永明、刘绪定两位残疾人轮椅车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造成他们行动不便,他立即联系县残联申请两辆新的轮椅车,第二天就送到了他们家中。当看到贫困户程付祥精神失常、衣不蔽体,穿破球鞋,刘庆红立即回村住处把自己的衣和鞋,当场赠送给他,他感动的热泪盈眶,不知道说什么好。扶贫期间,刘庆红撰写的扶贫日志《走进高仕轩村》和《山路弯弯牵我心》分别被微信公众号最红安和汉网采用。
自此,刘庆红和全体工作队员一道严格按照驻村干部管理办法,每周五个白天、四个黑夜在村工作,积极完成“八个一”的工作任务:每半个月上门一次,每周一次电话联系,每半年与贫困户共进一次晚餐,每季度帮贫困户打扫一次卫生,每月一次场子会议,重要节点上门看望一次,年关慰问一次,每天一篇工作日志。按照上述部署以外,高桥扶贫总队每周一次例会,紧锣密鼓布置任务完成。工作队工作纪律严明,以村为家,协助村委落实“万千活动”工作方案,工作成效显著,多次在镇扶贫周报上得到表扬。高仕轩村年终得到高桥镇全镇“六考”的第三名,他们工作队队长得到县扶贫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每天一篇日志,记录扶贫工作要点,至于走村入户、促膝谈心,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刘庆红放弃了大量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善了村扶贫软件资料,落实了全县精准扶贫数据大比对工作、贫困户信息采集工作和全面梳理贫困户“一有两不愁三保障”,让每户贫困户享受两项以上的政策对接,开场子会、院子会、户主会。。。。。。可以说,工作队走遍了高仕轩村田间地头,踏遍了房前屋后,留下了我深深的足迹。
刘庆红清楚地记得去年8月中旬,正是酷暑难熬的日子,为了保质保量在一星期内提前完成209条大数据比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刘庆红与村治保吴主任一起跑县、镇、村、组,与当事人见面,核实信息情况,搜集佐证资料。期间,我中了暑,晕倒在地,幸亏救助及时,打完点滴恢复后,继续工作。一想到能及时完成扶贫办交给工作队的任务,吃的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工作队与村两委召开“三会”时,刘庆红发现有极少数群众思想上有心结,针对这一情况,他采取逐一主动上门,单独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帮村民分析问题,解决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畅谈家常,增进感情,群众的满意率得到提升。扶贫先扶“心”,村部建设文化广场、便民小道,安装路灯……一系列扶贫政策的落实,让“心”温暖了,拉近了距离,就激发了内生动力,产生了凝聚力,构成一片生机勃勃、文明和谐的村庄。
在走访入户中,刘庆红发现农村村庄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为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创建,他利用晚饭后边散步边扛起铁锹,铲村组路边土、牛粪等垃圾,使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带动他们自觉加入打扫卫生爱干净的队伍中……在家村民无人不知道我是林业局工作队刘干部。
扶贫的日子,刘庆红心里满怀欣喜,那一幕幕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后,他们舒展的眉头、爽朗的笑声,以及他们手拉手舍不得工作队离开的情形……一一浮现在我眼前。
让刘庆红久久不能忘记的是,贫困户吴花子85岁老母亲倚门目送的眼神,也忘记不了吴光明妻子中暑获救后感激的目光,村民的信赖有困难找我帮助解决的原因,还有融入村集体、村干部信任达成一片的氛围。端午节贫困户共进午餐、大暴雨中看灾情、风雪严寒中扫积雪、修水管……是啊,一滴水能反射太阳的光辉。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刘庆红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微不足道的工作。他深深地感觉到,扶贫让他志更坚、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