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从木椅到轮椅,红安县华河镇矿山村村民张建军度过40个春秋,圆了一个又一个梦。他身残志坚,除了自给自足外,还要照顾患癫痫病的父亲……
张建军2岁时不幸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严重后遗症:下肢完全瘫痪,上肢肌肉萎缩无力,只能坐在木椅上。从懂事起的日日夜夜里,他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父母盼着男孩成家立业,撑起张家一方天!农村的孩子吃的苦多,懂事早。每一次看着父母悲戚的眼神,他心里就颤动一次:不能让父母为我伤心痛苦一辈子,我要做一个争气的孩子,我要给父母一片天!他虽然从小残疾,行动不便,但上天赐予了他一个健全的大脑。
儿时,看着同龄的伙伴背起书包,进入学堂聆听先生的教诲,而他却只能坐在门口的木椅上眼巴巴的看着,行动还要靠别人协助,心里五味杂陈。他曾怨恨命运的不公,怨恨爸妈为何不给他治好;他曾抱怨过,消极过,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后来,偶然间听到张海迪的故事,《轮椅上的梦》、《生命的追问》深深地震撼他的心灵,他恍然明白:原来残障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同样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生活同样精彩,抱怨消极没有用,一切还得靠自己!
虽然身体行动不便,文化水平低,却阻挡不了他学习求知的坚强决心。硬是求着赖着识字的街坊邻里、亲戚朋友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教授书本知识,从而具备基本的文字阅读和书写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家乡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农村,没有工业,没有产业。这里的人们世代以种田为生,家里的几亩田地是唯一的生活来源。刚能解决温饱,住的还是三十年前土胚房,由于年久,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看到年轻人外出务工谋生,自己却还需父母喂养,看到年事已高的父母悲戚的眼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给父母撑起一片天!
1995年,为贴补家用,他就学着给村里废旧打火机充气重复利用,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练习,充气一次仅仅只有两毛钱。再后来就摸索着用编织带编织菜篮、鱼篓,手上布满伤痕,三块钱……五块钱地卖给村里有需要的人家。他研究学习小家电维修知识,帮乡亲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村里隔集镇较远,看到乡亲们采购日常生活用品比较困难,张建军萌生做小生意的想法,一方面方便村民购买日用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赚点钱勉强养家。想法虽好,可对于他来说却是寸步难行,因为这个家,已经连买火柴的钱都没有了!2000年,张建军强烈恳求,父亲东拼西凑借来350元钱,在村里开起30平方的小卖部。由于地方太远资金不足,无人愿意配送货物到他店里,进货只能靠父亲从十公里以外的集镇用箩筐挑回来,一次也只能挑来百十块钱的货物,扣除成本只能赚到几块钱。虽然是微不足道的收入,但这已经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
然而,就在2001年那个寒冷的冬天,病魔夺走他的母亲。今后只能与患癫痫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张建军的身上,而他心里的信念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咬着牙齿也要坚持下来!凭着诚信经营和良好的服务态度,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2003年底,他还清了欠款。张建军更加坚定信念:我要养家,我要过上好日子,我肯定能行!
为改善住宿条件,2007年,张建军省吃俭用节省下3000元钱,购买三间砖瓦房,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因为他不用再担心房顶四处漏水!
2010年,网络时代的春风刮到了这个小山村。利用一台淘汰的二手电脑,连上网线,他惊奇的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慢慢地他学会了打字,学会了上网,所有的疑惑可以及时在网上找到答案,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学会了QQ、微信,拓展了交际圈,有了自己的网友,认识到很多和自己一样的身残志坚、不屈服命运的残疾人,通过网络,他见到了心中的楷模张海迪。张建军学会了网购,2014年第一次网购一辆电动轮椅,他终于第一次独自来到十公里外的集镇。
网络给他带来了精神食粮,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从网上了解更多党和政府对残障贫困人群的照顾和扶贫政策。张建军和父亲享受了国家低保,在精准扶贫中,还享受了光伏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政策。2017年底,他家免费入住县城附近一套50平方米的新住宅,他第一次离开农村,成为城镇居民。党和政府对残障贫困群体的关心和照顾,让张建军更加坚定自力更生的决心。
不等不靠,一切靠自己!来到新的居住环境,张建军并没有放弃追求和梦想,而是自食其力。他打算在小区旁边开设一间超市,解决生活问题。然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选择合适的地方开设大型商场超市,主要招收残障员工,共同维护运营,共同分享成果,带动周边残障群体一起脱贫致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张建军用实际行动证明:“残疾虽不幸,但并不可怕,只要去拼搏,一定可以创造奇迹,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