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年前,九花和她们的试验田

2018-01-26 13:43   红安县永佳河镇蔡庙小学   李天荣

去年1月14日《黄冈日报·新周末》头版,刊登了原红安县委宣传部长、辛惠明同志纪实文章《五十六年后重访“枯楼寨下九朵花”》。时至一年过去了,今天再次重读这篇文章,感慨颇多,总觉得应该为当年的“九朵花”写点什么。因为我是地地道道“九朵花”的娘家人。

塆里今年80岁的老队长李保汝、81岁的当年的记工员李保余,两位老人基本上与“九花”们同龄,他们对五十七年前,有关“九花”办试验田的事,记忆犹新。

1月24日,当笔者与两位老人聊起“九花”的事时,李保余还随口唱起当年歌颂“九花”办试验田的歌曲:“九花办试验,惊动红安县,人人学,个个赶,试验遍红安。人小心红干劲大,”李保汝插进去合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间;九花办试验,惊动红安县------。”两位老人兴奋的劲儿不减当年。接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讲出了“九花”的名字:“桂花、荷花、雁花、娥花、金花、银花、仁花、悦花、杏花”。“是的,就这九个,杏花是队长。”“一眨眼都七八十的人了。当年挑起牛栏粪和秧把子,果果闪闪地一路小跑,如今‘没走的’三个人都拄拐仗了-----”

七八十年代经常有老人向我提起“九花”和他们当年办试验田的事儿,今天想起来,也算是他们“芳华”岁月的一部分吧?的的确确,在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的国民经济还刚刚起步,又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好多地方连粮食也不够吃。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九个小姑娘办起了丰产“试验田”,这不失为一个多打粮食,多卖余粮,贡献国家的伟大壮举!

“九花”办试验田的事,当年红安县委在组织全县生产大检查中发现了这个典型,当时红安县委宣传部的“笔杆子”——辛惠明同志又把它写成长篇通讯,在《红安报》、红安县广播站等报刊广播上作了宣传报道,这个好典型一下子真是“惊动了红安”。一花引来万花开,九花引来全县大办试验田。于是,在红安大地的冲冲畈畈的水稻田里,都插上了“某某试验田”的牌子。什么“党员试验田”“干部试验田”“青年团员试验田”“学生试验田”------。

当时在罗家冲,行政区划是永河区叶河公社红群四大队第一生产小队。该小队,特别是“九花”办的试验田成了全县、区、公社、大队、小队派代表来参观的重点。驻队干部是时任公社副书记向方顺、青年书记(团委书记)叶启安;大队书记李自满、生产主任李自有、民兵连长李自恩等。他们白天参加社员的农业大生产,晚上开会研究工作、安排次日的农事农活。

李保汝介绍说:当时塆子大畈上的第一块田下的荡田至木榨坊上的一石八斗田,是“九花”的试验田,每人两斗。在第一块田和最后一块田的田埂上,插一块大木牌子,上面写着“九花试验田、座落名称是‘丰产畈’、亩数9亩、亩产1100斤、亩施底肥(土肥)100担、追肥(人粪尿)100担、最下面是办试验田人(九个姑娘的名字)。

其它人办的试验田,也像“九花”们试验田牌子上的格式,同样写着上述项目、名称,只是办试验田的人数不同,有的一人一块、有的四人一块,亩数和亩产量也不同,有的亩产900斤,有的亩产1000斤。的的确确,“九花”们试验田里的秧苗长得比其他人的试验田秧苗要壮得多,产量也比其他的高。

李保余说:“他们把试验田当做‘菜园’来伺候,白天黑夜都在试验田里,集体厕所里的水肥,都让她们抢了,哈哈,我们几个总是没有挑的------,

“她们很乐观,每天唱着歌儿出工,唱着歌儿收工,整个塆子让她们搅得热火朝天------。”

“那时小队里,队长把红旗插到大畈中间,看到红旗,大家干劲十足。那个场面你们没见过,到处是人,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样子,就像那个电视剧什么、什么‘激情燃烧的岁月’,真是。”

一上午很快过去了,两位老人意犹未尽。“九花”的试验田、红旗招展的大畈、挑着土肥、秧把果果闪闪的九个小姑娘们,激情燃烧岁月的宏大生产劳动的场面,一切的一切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为老部长辛惠明同志浓浓的、厚厚的“三农”情结而感动,为我自己能倾听老一辈家乡的建设者们为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付出青春芳华事迹而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