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初冬的红安,旌旗猎猎,星火如炬。11月13日,“英雄大别山 红安永远红”2025湖北红安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季暨“赤黄红”精品旅游线路发布开幕式在湖北黄安古城·红安影视幻城举行。这是以红色文旅为引擎,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铿锵回响。

红安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季开幕式现场。
守正创新,红色文化“活”起来
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拥有深厚的红色家底。如何让历史不再静默,让精神穿透时空?红安以一场“行浸式”实景演艺《红安·红安》作答。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的亲历者,从水景舞台到黄安古城,从黄麻起义的烽火到抗美援朝的硝烟,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红色记忆在行走中被唤醒。

《红安·红安》演出现场。
与此同时,“映山红”系列红色小剧以细腻笔触勾勒革命者的信仰与柔情,《春满大别山》《当归无期》等作品让夏明翰、张南一等英雄形象从教科书走进人心。红色文化从静态陈列走向动态体验,从历史记忆化为情感共鸣,这正是红安“守正创新”的辩证之道——守的是红色根脉之正,创的是表达方式之新。

红色小剧表演现场。

红色文化小剧《春满大别山》表演现场。
区域协同,打破壁垒“联”起来
老区振兴,绝非一城一地的“单打独斗”。开幕式上,大别山红色旅游城市发展联盟旗帜的传递,象征着鄂豫皖三省十二县(市、区)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作战”。“赤黄红”精品旅游线路的发布,也是一次跨省资源的系统整合,将分散的红色遗址、绿色生态、古色风情串联成珠,构建起“红色旅游共同体”。
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表示,要围绕“神武峡、赤黄红”文旅主轴,打造“铁血红安”等特色IP。这种区域协同,不仅打破了行政壁垒,更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中形成了“1+1>2”的聚合效应,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
民生为本,振兴成果“实”起来
文旅融合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红安深谙此理。旅游季期间,美食展销会、地标优品展、非遗文创展同步举行,红安苕、老君眉茶、红安绣活等特色产品从田间巷陌走向广阔市场,直接带动群众增收。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带动。招商推介会瞄准家居建材、装备制造、红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2+2”主导产业,推动“文旅热”转化为“产业兴”。数据显示,仅今年国庆中秋期间,红安接待游客10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超三成。文旅“金饭碗”正实实在在地端在老区人民手中。

群众观看演出。
红色基因成为发展底色
从“中国第一将军县”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红安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深刻道理:红色基因,本身就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文化自信,天然就是最持久的经济动能。
当《红安·红安》的灯光点亮夜空,当联盟旗帜在鄂豫皖三省迎风飘扬,当老区人民的笑容因文旅兴旺而愈发灿烂——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场文旅活动的成功,更是一个革命老区以文化为帆、以协同为桨、以民生为岸的振兴航程。
英雄大别山,红安永远红。这“红”,是历史的颜色,是精神的底色,更是发展的亮色。在这片被鲜血染红、被信念浇灌的土地上,一条具有老区特色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