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艾草“旅行记”——用物流链激活农产品“新生命”

2025-08-27 17:39   红安融媒(传媒集团)   石杰, 沈捷, 实习生:熊笛

红安网消息 今年以来,红安县持续推进鄂东(红安)农产品智慧物流园建设,打通农产品从种出来、加工好到卖出去的全链条。这不仅为本土农产品搭建了“出山”快车道,更以产业链思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让田间好物真正变成了百姓增收的“金钥匙”。

红安融媒(传媒集团)主持人刘伊凡:每天清晨,红安县的乡村公路上总会响起这样的引擎声。这些物流车像毛细血管里的红细胞,把山里的好物送出去,也把外面的订单带进来。今天我的任务很特别——手里这个刚拆开的快递盒还带着余温,里面装的红安艾草饼散发着草木香,我要跟着它的“足迹”,从这个小小的快递盒里,找到藏在红安田野里的答案。

刘伊凡: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二程镇的金源村艾草种植基地,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些艾草是如何种植和加工的?来采访一下交投艾草基地相关负责人金源村党支部书记李忠新。


刘伊凡:李书记,你好!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艾草基地的一个整体的种植规模情况?

金源村党支部书记李忠新:我们这里的艾草从2023年开始种植,在我们本村范围内种了500亩,在我们村范围以外的地方一共种植了1000多亩。

刘伊凡:那这些新鲜的艾草是直接卖出去的吗?

李忠新:没有,我们自己有加工厂,做出高端的产品。现在跟交投合作线上销售,销售方面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到厂里面去看一下。

李忠新:我们的艾草收购进来之后,要储存两到三个月发酵,然后我们就初加工成艾绒和艾渣,我们现在用艾绒深加工做出产品,像各种贴类、艾绒枕等,就比较高档一点。交投现在把我们产品在线上销售,减少物流成本,他们可以上门来到我们厂里来发货。

刘伊凡:李书记,我们基地目前在联农带农方面情况是什么样的?

李忠新:现在在我们村里面,联农带农的方面,有二三十户吧。每一户增加收入四五千块,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十几万。

刘伊凡:从田间到车间,新鲜艾草变成了能保存的干货。但这些产品要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里,还需要一个“中转站”——鄂东(红安)农产品智慧物流园的智能云仓,就是它们的下一站。

我们采访了博岸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云仓中心负责人王银波。

刘伊凡:“王总,你好!能不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咱们云仓的功能和作用。”

博岸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云仓中心负责人王银波:我们云仓,就是把全国各地的一些农副产品集中在一起,打包发货和分拣。现在占地面积是3600平,能很好地带动周边妇女就业。

刘伊凡:除了储存和发货,那么云仓还能帮助这些农产品找到更好的销路吗?

王银波:对。我们云仓直接连接着直播间和我们的农展馆,相当于把仓库搬进了卖场,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

采访博岸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直播业务负责人秦争。

刘伊凡:秦总在本土品牌的打造上,后期有什么样的计划?

博岸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云仓中心负责人秦争:我们与各个乡镇强强联合,打造一镇一品、一乡一品,使我们老百姓的山货走出山,然后面向全国老百姓的餐桌。

刘伊凡:那么在乡村振兴这一块,目前有什么样的成效?

秦争:我们围绕1+5的农业体系,来推荐我们红安的农特产品,例如我们红苕8月份月销10万斤以上。

采访合肥安达创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林。

刘伊凡:陈总,你好!目前我们红安地标优品展示中心的项目建设情况是什么样的?

合肥安达创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林:我们红安地标优品展示中心分为5大展厅。截至目前,我们的展示馆的精装修已经完成。现在上墙的图文铺贴工作。下一阶段,就是我们的展项设备和展品进场。进场之后,我们同步进行多媒体视频调试,预计在9月中旬将系统调试完成,然后交付。

刘伊凡:后期我们项目建成之后,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林:作为我们红安县特色的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将来通过多维度的展示手段包括我们各项的实物展品,以及声光电互动,以及我们的沉浸式体验,让客商更好地了解我们红安的农产品,以展示促进大宗交易,并助力我们乡村振兴。

刘伊凡:从曹家畈村的一个快递盒,到觅儿寺镇的种植基地,再到加工车间、智能云仓、直播间和农展馆,这一路走下来,感觉红安艾草已经不是简单的农产品,而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了。

红安交投供应链公司电商业务负责人冯晖:红安交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利用鄂东农产品智慧物流园,链接生产销售和运输流通渠道,其次以直播助农的形式拓宽农产品销售额,今年以来电商公司已实现销售额300万元。

刘伊凡:从一片艾草叶到一个快递盒,从田间地头到城市窗台,这条产业链上,有农户的汗水,有工人的坚守,有科技的助力,有物流的支撑,更有乡村振兴的希望。当物流车行驶在G230时,载着的不仅是红安的农产品,还有山里人对好日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