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底蕴托举发展新篇 红安县上新集镇产交文旅融合与民生提质双轨并行

2025-08-22 17:28   红安县上新集镇   陈良新

红安网消息   在红安县西部,滠水河如一条碧绿绸带蜿蜒流淌,滋养着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新集镇。这里地处三市三县(区)交界,作为红色口子镇,全镇17个行政村村村有英烈、处处埋忠骨,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更在新时代书写产交文旅融合与民生提质的崭新篇章。

红色底蕴:历史馈赠的精神坐标

上新集镇的红色基因,与独特地理区位紧密相连。革命年代,这里是鄂豫皖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通要冲,滠水河见证无数热血故事:韩先楚将军家乡兴安冲村毗邻田店河,曾是红军游击队活动要地;吴振挺将军所在新红村、何德庆将军故居所在余家岗村、卢燕秋将军故居所在大庙村、李世焱将军所在郑家冲村,承载烽火记忆;刘德庆烈士的“英雄田”,稻浪里藏着信仰力量……

沿滠水河布局的村落,似珍珠串起红色脉络,“点多、线长、面广”的红色资源,成为发展最珍贵的历史馈赠,为产交文旅融合筑牢精神基石。

交通赋能:串联资源的发展动脉

历史上,滠水河是重要交通通道,见证革命时期情报传递、伤员运送的热血过往。如今,上新集镇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王姚线等主干道串联红色村落,构建起“半小时红色文旅圈” 。

从镇区出发,驱车沿王姚线前行,韩先楚、何德庆等将军故居次第展开,高楼村“英雄田”成为打卡地标。交通脉络延伸,让分散红色资源连成整体,更激活民生发展潜力:村民出行便捷,农产品运输高效,外来游客沿着红色线路纷至沓来,为乡村带来人气与活力,交通从革命年代的“秘密线”,变为新时代产交文旅融合的“黄金线”。

产交文旅融合:激活红色价值引擎红色+生态:绘就山水人文长卷

上新集镇以“红色+生态”为笔,勾勒独特风景线。在保护滠水河生态基础上,修建永红村至高山庙村沿河乡道,串联蔡申熙指挥河口战役旧址——张家田湾仙人洞等红色地标,与仙人洞水库自然风光相融。

游客漫步河畔,既能赏“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诗意,又能在红色遗迹前聆听历史回声。高楼村“英雄田”,党员轮流耕种守护,稻浪翻涌间,红色故事随微风传播,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里的独特景观,实现生态保护与红色传承双赢。

红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依托红色底蕴,上新集镇推动“红色+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新村红发展红苕种植加工产业,打造特色红苕品牌,从田间到车间,红苕变身文旅商品,让“红色记忆”有了味觉载体;余家岗村、大庙村发展水蜜桃 + 油茶特色种植,春赏花海、夏摘鲜桃,“采摘经济”带火乡村旅游,村民腰包渐鼓。

“一村一品” 布局,让红色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实现以红带产、以产兴村,红色底蕴真正转化为富民强村的 “金钥匙”。

红色+教育:厚植精神传承根基

传承红色文化,教育是关键落点。上新集镇打造“线上 + 线下”传承体系:线下,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成为红色课堂,老党员、烈士后代定期讲述英雄故事;清明、国庆等节点,党员干部、学生沿红色线路 “重走英雄路”,在将军故居前宣誓,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线上,航拍镜头聚焦兴安冲村韩先楚将军故居、黄才畈村革命旧址等,制作红色文化短视频,借新媒体传播扩大影响力。同时,镇区桥店、高山、新建片区打造“红色课堂”,将军城小学上新集校开发“重走长征路(模拟)”“英雄田农耕体验” 等特色课程,让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民生提质:共享发展的幸福答卷

产交文旅融合的活力,最终落脚于民生提质。交通改善让村民出行省时省力,红色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乡村旅游兴起,农家乐、民宿悄然发展,为村民开辟新收入渠道。

红色文化赋能下,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 画卷徐徐展开。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幸福食堂、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生活,红色土地上,民生福祉持续升温,绘就 “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 的美好图景。

红色热土的时代新章

滠水河畔,上新集镇以红色底蕴为魂,以交通网络为骨,以产交文旅融合为翼,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奋力翱翔。红色基因激活发展动能,民生提质彰显温度厚度,这片英雄土地正书写“红色传承 + 绿色发展 + 金色未来” 的时代新篇,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期许上新集镇未来续写更多精彩,让红色旗帜在发展浪潮中愈发鲜艳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