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在红安县永佳河镇,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村落——沙河村。2014年,它被湖北省民宗委列为民族村,成为黄冈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落。
一脉相承:跨越时空的民族印记
全村305户1109人中,蒙古族后裔达805人,他们的先祖可追溯至元朝地方行政长官也先不花(蒙古族)。元朝末年,也先不花的六位曾孙怯烈氏世袭父职,驻守武昌路(今湖北武汉市)。1364年元朝灭亡后,他们审时度势,率万余蒙古骑兵归顺朱元璋,获赐“提领王”爵位,并定居于曾祖父也先不花的封地桃花镇沙河村,成为沙河王氏六世祖,分别改名王道铸、王道鉴、王道铨、王道铜、王道元、王道仁。如今,沙河王姓族人仍保留着鲜明的蒙古印记:身材高大、满脸络腮胡须,生活习惯与蒙古游牧民族相近。由元朝蒙古族传入中原的荡腔锣鼓,更被黄冈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文化在此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红色热土:英雄辈出的精神家园
沙河村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更是一片孕育英雄的红色热土——这里是开国上将王建安的故乡。王建安故居于2015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漫步村中,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相互交织,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与传承。
古韵新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沙河村着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了古村落王家湾。湾中,祖传的蒙古系马桩、百斤重的战刀、练功石锤和王氏族谱等物件保存完好,村民们共同参与保护,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守护氛围。如今的沙河村,既是红色教育的课堂,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展台,更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