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连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让曹门村的稻田面临严重旱情,村民们看着日渐干涸的土地心急如焚,红安县曹门村铸牢为民宗旨,努力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回应群众呼声的动力,带领党员、群众顶烈日、战酷暑,经过20余天的连续奋战,成功铺设800余米抗旱管道,抗旱泵房顺利出水,500余亩稻田迎来“及时水”,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抗旱难题。
“这水来得太及时了!再不下雨,我家那几亩稻子就真要干死了。”看着清澈的水流顺着管道涌入自家稻田,村民李大爷脸上的愁云瞬间消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据了解,入夏以来,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水位持续下降,大片稻田出现干裂,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曹门村“两委”班子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考虑到传统灌溉方式效率低、耗水量大,且难以覆盖全村稻田,村“两委”决定实施抗旱管道铺设及泵房建设工程。工程启动后,村干部带头冲锋在前,村民们也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经过20余天的艰苦奋战,800余米的抗旱管道全部铺设完成,抗旱泵房也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深入学习教育,就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曹门村党支部书记江胜发表示,下一步,村里将继续关注群众需求,积极谋划更多惠民工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