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在红安县南门岗社区,陈玲如同一个朴素而温暖的符号。她以日复一日的耐心操持着寻常烟火,用无声却坚韧的付出,将“孝老爱亲”这四个字缓缓揉进了生活的褶皱里。
家中长辈,是陈玲心中最柔软的牵挂。2022年那个严寒冬夜,陈玲接到婆婆电话:年过八旬的外婆突发急病。她立刻动身星夜兼程赶回老家,将老人送往县医院。整整一个月,她风雨无阻坚持下班后送饭陪护,细致入微地照料外婆起居。当老人最终转危为安时,同室病友无不羡慕赞叹:“这外孙媳妇做得真是没话说啊!”八载岁月流转,她用无数个温馨的细节编织着与公婆间的深情厚意,将孝心化为家庭里恒久的暖流。
面对生活的重担,陈玲自有精打细算的巧思。她发明了“家庭记账法”,与丈夫默契配合,带着全家一起精打细算过日子;她践行“物尽其用”,旧衣料经她双手巧变孩子新装或温馨的家居用品,丈夫总是第一个赞赏她的巧手与心意。更为可贵的是,夫妻同心,她悉心培育着六岁儿子的独立品性——小小年纪已能自己洗衣、主动分担家务。在丈夫的积极支持与共同示范下,言传身教之中,勤俭节约早已成为这个家庭深入血脉的珍贵品质,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在平凡日子里携手进步,为小家筑起温暖的港湾。
作为一名党员,陈玲亦不忘将这份热忱延伸至社区邻里。三年来,她坚持走进校园宣讲红色故事。她用“红歌教唱”“故事接龙”,使肃穆的红色历史在童言稚语中焕发出亲切活泼的光彩,深受师生们喜爱。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每当赞誉涌来,她总是这样平静回应。然而正是无数平凡如水的日子汇聚起来,才映照出她那颗不平凡的内心——如檐下灯火,在无声处照亮人心,也在无形中悄然描摹着社区温情伦理的清晰轮廓。陈玲的身影,已然在南门岗社区化作了润物无声的细雨,她所点亮的灯火,亦如星火般悄然传递。这些微光所映照的,是寻常人家最朴素的美德,亦是构筑文明家园最牢靠的基石——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平凡中见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