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4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今天我来讲”百姓宣讲活动在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村举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出席。
“我是红安县高桥镇的小苹果,我现在在长胜街,你别小看这条街,其实这条街有300多年的历史”,“秦基伟爷爷在天安门广场阅兵时候说的就是我们红安话!”红安"小苹果"以新颖活泼的形式介绍家乡红安,现场气氛热烈。
“我是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梁慧缘,也是红安一名小小红色讲解员”,七里坪镇学生梁慧缘代表全县766名“小小红色讲解员”郑重承诺:珍惜时光、不忘历史,传承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小小作为融入家乡建设的大潮。
“只要我活着,就要在这里坚守下去!”。每天清晨,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老党员吴启安,逐一清扫红十五军纪念碑前的202级石阶,擦拭碑文浮雕,向来访者讲述红十五军战斗故事,34年从未间断。在老人的精神感召下,全村群众先后献出1000亩山林修建红色教育基地。在黄梅县百姓宣讲员李雅丽的深情讲述下,这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令人肃然起敬。
“城市不缺我,乡村更需要我”。32岁的秦泽稳怀着对红土地的深情,毅然转让在城市经营得顺风顺水的公司,回到家乡秦湾村,带领村“两委”克难奋进,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如今秦湾村产业日益兴旺,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秦泽稳回顾了自己回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经历,充分展现了基层年轻党员干部勇担使命、不胜不休的精神面貌。
在被敌人抓走的紧急时刻,麻城市乘马岗镇万永达烈士吞下了一把生锈的钥匙。敌人将她的膝盖骨生生踢断,甚至惨无人道地将她刚生下来的孩子狠狠地摔在地上致死,她誓死保守党的秘密英勇就义,保护了38名地下党员和1000多名红军失散人员。听着麻城市“小小红色讲解员”梁紫诚、江美玥的讲述,现场的观众为之动容,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
当子弹打光,战士们抱起石头纵身跃下;当刺刀折断,英雄们以身躯筑成防线,红二十五军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战斗史诗。如今,声光电技术让"夜袭牛背脊"的烽烟重现,县内外研学团队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信仰。15%的收入增长催开了老区百姓的幸福笑颜。英山县百姓宣讲员汪忠行自信满满地讲述红色土地薪火相传的故事。
1958年,毛泽东主席勉励红安干部群众“要保持红安永远红”。近年来,红安县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融”理念,打造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演艺、丰富旅游业态,实现“红色引流、绿色发展”,举全县之力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教育和旅游目的地。红安县百姓宣讲员万振涛从“基因红、发展红、永远红”三个层面交流分享了红安的生动实践。
“吾辈愿作引路光,砸碎旧世界,换得新人间。”1925年,张行静携带《共产党宣言》返回红安,在扉页上如是写道。回乡后他创办夜校启迪民众,参与黄麻起义,直至1929年血染刑场。书页间斑驳的圈画与批注,凝结着张行静以真理为炬刺破黑暗的赤诚。红安县楚剧团演员们用细腻的情感和精彩的表演,沉浸式演绎了这个红色文物故事,观众被深深震撼,掌声雷动。
“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小木箱,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收藏着烈士名单和大伯秦光远将军写的10余封书信”。观音阁村党支部书记秦秋平接受主持人采访,深情讲述了大伯大半工资捐给了家乡、劝说父亲不能免交提成等感人至深的故事。秦秋平放弃外地高薪岗位,带领村民发展红色文旅,建设和美乡村,充分体现了红色家风的传承赓续。
宣讲过程中,穿插了互动问答环节。主持人围绕红色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现场观众踊跃举手回答,大家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宣讲结束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李虹为参加本次宣讲的优秀宣讲员颁发了黄冈市“亲·听”百姓宣讲员聘书。宣讲员们激情满怀,将继续努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最后,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江明对活动进行了点评,江主任认为百姓宣讲是弘扬大别山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推进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形式。红安县七里坪镇在中国红色地标上具有重要地位,活动在七里坪镇举办,宣讲了红安、麻城、英山、黄梅等红色资源富集地的红色故事,既宣讲了气壮山河的革命历史故事,又宣讲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故事,很有意义。生动体现了黄冈市弘扬大别山精神的火热实践。他还勉励全市宣讲员讲好红色故事,为全市支点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活动吸引了七里坪镇干部群众到现场聆听红色故事,进一步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大家纷纷表示,争做大别山精神的践行者,在支点建设新征程上建功立业,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