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红安县二程镇田店村田李家塆是韩先楚将军的故乡,这里是田店村红色文旅的打卡地。
在将军故居的门前,有三口品字形排列的池塘,它们不仅见证了山村的变迁和发展,承载着乡亲们难忘的欢乐时光。现在经过修缮改建后的三囗塘,风光优美,环境静雅,是人们观光、休闲、散心的好地立。来到这里,既可参观将军故居,探寻将军革命足迹,亦可观光河塘水色,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第一口塘叫门前塘,面积约三到四亩,呈长方形。位于村子的最前面,它依山而建,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依偎在青山脚下,与周围的自然景致融为一体。塘边,树木枝繁叶茂,四季更替间,各色繁花次第开放,它们的倒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水彩画。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花瓣随风飘落,落入水中,荡起层层涟漪,为这幅画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让人不禁想起古人的诗词“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真可谓美妙无穷。
塘的东边与村里的稻场相连。以前每到丰收季节,稻谷成熟,人们便忙碌起来。挑草垛来来去去,脱粒机日夜轰鸣。忙碌之余,人们便来到塘边,捧起清凉的塘水洗脸,洗去脸上的汗水和一天的疲惫。那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映照着人们丰收的喜悦。门前塘的北面是一排高低不一的农舍。当早晨的炊烟袅袅飘荡在村舍的上空,东家的媳妇南家的姑娘便常常来到塘边洗菜捣衣。她们一边劳作,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有时,遇到村里的俏媳妇洗衣洗菜,爱玩的小伙还会拾起石头投过去溅她一身的水花。笑声、嬉骂声、洗菜的水声、捣衣声交织在一起,还有鸡鸣狗叫,汇成一曲动听的山村乐章。清澈的塘水洗去的不仅是菜叶上的泥土,也带走了生活的琐碎烦恼,诉说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安宁。塘边还有一棵斜科生长的柳树,每到春天,和风吹来,千枝杨条迎风摆动,轻拂水面,水中小鱼游来游去,给人一种“人约桃花下,鱼上柳枝头”的绝美幻境。
第二口塘叫幺塘,面积大约两亩多。这口塘因临近将军故居而显得格外庄重与特别。它左临门前塘,呈圆形状,南面是一条便道,供人行走。北面则是农舍。韩先楚将军的故居就座落在幺塘的左后方。几棵名贵秋枫树冠高大,直耸云霄,也许它们为将军小时候栽种,如今,它们和这口塘一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将军故居古朴典雅,青砖黛瓦,岁月的痕迹在建筑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而这口塘则如同一位忠实的守护者,静静陪伴将军的身旁。
幺塘的东坡上,还有一棵桃树,桃花在春风里竞相开放,仿佛特意为将军的故居锦上添花。幺塘和门前塘还承载着村里农田的灌溉。过去,村里有段歌谣:田李嘎,十八家,每遇干旱喊爹妈。有塘不装水,尽是乱泥巴。这首歌谣从侧面反映过去村里生态环境的恶劣和农民的无奈。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随着将军故居的改造,乡村振兴的春风吹到村里,村里池塘也在县相关部门的帮扶下,修坝筑坝,重新改造。如今,每到灌溉季节,水流从池塘中缓缓流出,沿着纵横交错的水渠,流向广袤的田野。稻田里,嫩绿的秧苗在塘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微风吹过,稻浪翻涌,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也是门前塘无私奉献的见证。清晨,薄雾轻笼,塘面上升起一层淡淡的水汽,仿佛给将军故居披上了一层轻纱,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庄重。村民们早早来到塘边,准备一天的农事。给田上水,挑水浇园,取水浇地。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塘面上,波光粼粼,与将军故居的剪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乡村夕照图。
第三口塘叫振兴塘,呈长方形,面积大约两亩多。这口塘是村民自己投资修建的。它位于门前塘的东方,幺塘的南方。“红色传承”四在大字在西坡上光芒四射。它以养鱼为特色,为村庄带来了勃勃生机与经济活力。塘水碧绿,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田野之间。水面上,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水花,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活力与自由。塘边搭建着简易的养鱼设施,现代化的设备与古老的乡村风貌相得益彰。村民精心照料着这些鱼儿,投放饲料时,鱼儿们争先恐后地聚拢过来,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宛如一场热闹的盛宴。村民根据季节和市场需求,自行放养品种,以草鱼和鲢子鱼为主。收获的季节,村民驾着小船,在塘中穿梭捕捞。一张张渔网撒下,鱼儿在网中跳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那是丰收的喜悦在闪耀。这些鱼儿因为味道鲜美,打捞上岸马上为人们抢购一空,极大地为村民的致富增收。这口塘不仅滋养了鱼儿,更滋养了村民们的生活,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三口塘,宛如三颗明珠,镶嵌在将军故居的土地上,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美丽,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融入乡村生活,见证着乡村的变迁与发展,成为乡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它告诉我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村重要的生态资源,是农民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保护池塘河库,是我们每位村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水资源,让我们的大美农村天更蓝,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