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双向奔赴”——访红安县城关镇丰山寨村党总支书记周从贵

2024-12-24 21:00   黄冈党旗红   .

周从贵,女,197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丰山寨村党总支书记,黄冈市委委员,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荣获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小菜园里大文章

盘活资源夯底盘”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丰山寨村的长远目标是三产融合。周从贵认为,眼下要把一产的底盘打牢。丰山寨村位于城乡接合部,既有城的便捷,又有乡的生态,搞蔬菜大棚肯定有出路。“种好蔬菜,一样能致富。”周从贵坚定地认为。

刚开始,村民怕收成不好,也怕没有销路,没人敢种植。少销路、面对缺技术的情况,周从贵想办法先把村里的勤快妇女说通——她一户户上门苦口婆心劝说,又4次带领她们到周边乡镇镇学习大棚种植技术。行程最满的一天,一行人早上5点出发,半夜1点回来,一天跑了三个地方。

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周从贵跑了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由企业解决兜底销售问题。

女同胞们跃跃欲试。“咱就试着干干!”第一个响应的是村民刘金菊。刘金菊老伴患病无法劳动,家里没有稳定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开始种大棚蔬菜,她上午去城里卖菜,下午去地里种菜,忙得脚不沾地,一个棚能挣上2万元钱。更重要的是,忙活起来人就有了奔头,精神头足了。

后来,镇村争取协调,硬化了通往蔬菜大棚的产业路。“有了水泥路和路灯,一早出门卖菜再不用摸黑了。”刘金菊添置了辆电动车,干得挺乐呵,她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从没人种到抢着种,蔬菜大棚成了香饽饽。”

周从贵说,全村的蔬菜大棚从首期的29个发展到现在的50个,9位承包户中有7位是本村女同胞。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周从贵还把闲置的车间清理出来招商引资。

2019年1月,周从贵得知村里的能人、红安红虹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景通过电商平台把产自邻省的酸辣粉卖脱销了,内心很激动。“红安的特产是红安苕,我们村刚好有个闲置的厂房,可以生产加工红安苕酸辣粉!”两人一拍即合。

春节收假后,周从贵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决定把村里闲置的厂房改为食品加工厂,引进红安红虹食品有限公司。当年5月,红虹食品加工厂投产,生产、包装、销售红安苕酸辣粉、红薯热干面等速食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将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2022年,食品加工厂销售额超1亿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逾12万元。

“丰山寨里话丰年

招商引资兴产业”

“现在村里没一块地空着,不再是拓荒拼产量的时候了,要在附加值上做文章。”周从贵这样介绍自己的项目观。

在她的奔走忙碌下,丰山寨村1500平方米的莲子加工厂竣工,周从贵想往深加工方向尝试一下。

2019年,周从贵说动李红、郑忠喜、郑建红三位种植大户,承包了村里的492亩地种香莲。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注册了“醉莲意”商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更加通畅。

产业慢慢稳定了,周从贵却又想“折腾”一番,“觉得还是得有一个属于自己村的加工厂。”

光种莲蓬、卖莲蓬,年产值只有130万元,而加工厂建起来后,预计能年加工莲子100万斤,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两个数字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周从贵把这个话题抛给村民,又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5次到外地考察,广泛征求意见后就把这事给定了下来。

但一算建造成本,要140万元,除了帮扶资金、项目资金的80万元,缺口60多万怎么填?

周从贵毅然决定带头借出10万元,家里人有点慌,劝周从贵“想一想”。“村里通过了,项目也争取到了,箭在弦上,哪有缓一缓的道理?”

在周从贵的带领下,村干部周超也借出10万元,黄园芳借出5万元。

眼见村干部把村里的事当自家的事干,村民的态度也积极起来。长年在外面开挖掘机的徐崔明,按每小时比外面便宜30元钱的价格来挖土方;做建材生意的郑宝山,按成本价提供全部钢架;还有不少建筑小工主动表示,前期工钱只拿一半。一算账,土地、人工、材料、机械加一起,比市场价节约了20万元左右。

周从贵灵活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方法,带领乡亲们在村里打造了千亩莲子种植基地,通过引进市场主体与村民合作经营,提供保底收购价,年产值达130多万元,让莲产业成为村里长远发展的支撑。几年下来,全村有100余人返乡回到家门口就业。

周从贵带领村两委干部继续努力,将荷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形成一条集荷池观光、莲子加工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链,为村集体增收20.3万元。

与此同时,多方筹资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建农产品加工厂房,成功招商引资“别山源”山茶油精加工厂,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2万元。

开拓荒山荒坡、流转农户闲置土地1000亩,实现野菊花连片规模化种植;建成野菊花加工厂房800平方米、晒场1000平方米,成功引进了田野风农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全力打造野菊花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条,带动周边2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6000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村民们荷包鼓了,丰山寨村从薄弱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丰收村。

如今的丰山寨村村庄变景点、田园变景区,实现了从集体经济薄弱村向年收入102万元的蝶变。

“为民真心换真情

干部带头聚民心”

周从贵上任的时候就发现,村里的党群活动中心虽然大门常开,但是作用不大,“村民进来转一圈就走了,缺少人气”。

周从贵找到了破题的关键:打破距离感,营造亲近感。

于是,她把活动室里的办公桌改成了乡亲们吃饭喝茶的小四方桌,把墙上的大标语撤了,换成“组织在身边”“真情换真心”的暖心话,张贴上村里好婆婆、好媳妇的照片。通过一系列小细节的改动,周从贵让村民们知道——他们是党群活动中心的主人。

不断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事小事动员群众跟着一起干,是周从贵的经验之谈。她常说有3个治理法宝:一是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成立村组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二是建立微信群,村组的重要事项及时向群众发布;三是召开场子会,把村民关心的大小事摊开来说透。

2020年3月的一天,村民郑元六找到周从贵,指着活动室外面的墙问“能不能拆了?”原来是村里早些年开展环境整治,资金有限,就砌了这面墙把杂乱的环境遮起来,墙外看着干净,墙内依然乱糟糟的。而这堵墙就杵在郑元六家门口,也堵在他的心口。

“建了又拆,大伙儿会不会有意见?”周从贵有点担心。她在微信群、村组会上征求村民的意见。

“早就该拆了!”“拆了把环境好好治治!”大伙儿一致给周从贵鼓劲,墙当天就被推倒了。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拆除闲置危旧空房时,周从贵说服了退休老干部郑先权和自家大伯哥,两人在会上表态支持,先顺利拆了几个,后成功拆除一片。200多间危旧房退出了历史舞台,丰山寨村渐渐露出了清爽宜居的模样。

村里还有一则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在炎热的夏季,短短三天时间,村“两委”干部、在家村民、施工队全员上阵,克服高温天气,一鼓作气就把全村4个组的主干道都刷黑了。刷到哪家门口,哪家村民就主动给施工队递茶送水,撸起袖子打把下手,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刷黑的村道与路边绿植花草、青瓦白墙交相辉映甚是好看。

“只要方法对头,不愁事情办不成。”周从贵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