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一个简易的帐篷、一张木板床、一罐煤气、一个旧简易的灶、一块简易的太阳能发光板、一条扁担和2个水桶,构成了袁小波追“蜂”人的全部生活。
1964年出生的袁小波,是红安县原电线电缆厂的工人,2008年下岗后,就干起了养蜂行业,这一干就是26年。
四月春光无限好,当人们忙着郊游踏青的时候,袁小波正带着他的小蜜蜂在山间田野辛勤劳作,趁着天气晴好,袁小波用蜂刷将蜂房清理干净,再放入摇蜜机摇蜜并收集。“今年的天气特别好,天天晴空万里,每天都可以打几百斤蜂蜜。”
“为逐花期转辙忙,风餐露宿夜凄凉,经年辛苦谁知晓,且盼蜜成心愿偿。”一首《问蜂》道出多少养蜂人的辛酸苦辣。
今年清明后,袁小波整理好行装和蜂箱,开始了2024年的赶蜂生涯。他先是来到安徽阜阳赶采油菜花,这一趟他在这里待了20天。
4月25日,他又带着他的142箱蜂箱来到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赶采槐花、五味子、酸枣花。
采完后,按照惯例,他又整理行装赶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000亩的癸花基地。说到此时,袁小波高兴地说:“每年到这里来采蜜是让我最兴奋的事,在这个花期里,我可以赚足全年的车辆运输费。”
袁小波说的赚足全年的运输费是指,他的142箱蜜蜂,在这里传授花粉是有补助的,每箱补贴他120元,一个花期满后,就有1.6万余元的收入。
原来,袁小波养蜂早已在圈内有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种植大户温老板通过微信联系到他,请他过来为癸花授粉,还答应给他补贴,于是袁小波就邀请红安县内的养蜂大户张红兵也一同前往,这样,他们两个人的收入就达到3.2万余元。
在癸花基地里,温老板为他们准备一台平板车,便于他们每天去8公里的外面取水。袁小波的142箱分别放在3个不同的基地里,这三个基地相隔有6公里以上,为了赶采花蜜,袁小波说:“每天不停地运转,是好辛苦,但收获还是令人满意的,一想到这些,他浑身都是干劲!”
9月30日,他又带着他的蜂箱返回到位于红安城关镇长渠村农业科技园里,他用简易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照明、手机充电、和电子监控,如果有人走近蜂箱,电子监控就会发出警报。
从2008年下岗后,袁小波就开带着蜂箱全国各地追花采蜜,今年他已经60岁了!在他们的帐篷里,除了一张简易的床,一个煤气灶、一口锅外,其它的地方摆满了装蜂蜜的大白桶,“生活虽然辛苦,但是苦中也有甜。”活泼、开朗的袁小波说。每年春天是他最开心的季节,春季家乡的油菜花开了,可以回家采蜜,这样就可以和儿女们团聚。
养蜂是一份辛苦又甜蜜的事业,袁小波作为职业养蜂人一生追“蜂”逐“蜜”,四海为家,哪里有盛开的花儿,哪里就是他的家,从最初开始40箱,发展到今天的142箱,年收入也从过去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0万元。
袁小波以蜂为伴,一年365天都和蜜蜂在一起,他和勤劳的小蜜蜂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给蜜蜂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每天都要对蜂群进行检查,掌握蜂群的情况,查看蜂王是否存在,检查蜜蜂和巢脾的关系,检查箱内的储蜜情况。
最让他困惑的是,他现在家里存有2000多公斤的蜂蜜找不到货主:“尽管每天都有人来买蜂蜜,但都是几公斤、十公斤的出售,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业主能帮我销售。”
在红安的养蜂界,袁小波成了养蜂致富带头人,他说他还要多养一些中蜂,带动自己身边的村民也一起养,让更多人过上甜蜜的生活。未来,他还想申请属于自己的商标品牌,让好的蜂蜜卖得更远、口碑更响。
养蜂人和蜜蜂一样只有辛苦奔忙才能得到香甜的蜜糖,“苦尽甘来”这就是养蜂人袁小波最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