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经过漫长的夏日,纷纷扬扬的一场小雨,湖北红安三角山已有了秋的韵味:葱绿的松林间,袒露出红的枫树林,黄的野菊花,熟透的山楂果,沧桑暗淡的庙宇城墙。
甲辰年九月廿四日,我受朋友邀约再次登顶三角山。与上一次登山已相隔四十余年了。
沿着羊肠小道一路攀登,沿途荆棘權木杂乱地、疯疯癫癫地生长在小道间,脚下偶尔被昔日登山者丢弃的物品绊个趔趄。
初入秋的季节,山野间一片寂寥。走在三角山的狭窄石径上,那种寂寥更是使人有一种孤独和惊悚之感,除了突然刮来的一阵秋风把松林權木吹得嗖嗖响,再没有其它声音了,连飞虫小鸟的声音也似乎绝迹了!
经过一个时辰的艰难爬行,终于翻过了三角山上那道残垣断壁的山寨古城墙,离三角山顶已不足有八十余米的距离了。沿着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我边走边找寻四十余年前的记忆!
四十余年前,三角山城墙边的那口古人用石头垒砌的水井已不复存在。里面堆满了乱石和枯萎的杂树杂草,成了干涸荒芜的凹凼。山腰间及山顶上,原来垮塌的三、四座庙宇依然躺在權木和杂乱的荆棘间,坚硬乌黑的石条横七竖八地卧伏着,就像古代战场上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后留下兵的尸首。
山顶上,一寺庙似乎有过重修的痕迹,但也是一片狼藉。里面似乎有当今僧人摆过的供台,供台上传出念佛经的声音,但无人影。仔细窥视,这声音原是从电子器里传出来的,声音有点断断续续。这种声音,更显得三角山之寂凉和落寞。我感叹:佛事用上了科技,这是一大进步,可僧人太依赖科技了,这应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冇得水吃”有着相同道理吧?
其实三角山上曾有过辉煌和喧嚣时代的。我曾查阅了一些资料:三角山,三峰相连,奇秀险仄,碧水成池。山顶的城墙将突起的三个山峰围在城墙内。山之峰与古之寺交相辉映。古井、山泉、寺庙,甚是清幽静谧。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僧人香客生存。古代历史上,三角山宗教资源丰富,宗教活动频繁,是善男信女朝佛览胜的乐土。鼎盛时期,三角山曾有“道人数百,和尚数千,游人如潮,朝者如市”的盛况。一年四季,风铃摇曳,香火不断,梵音袅袅 。当地百姓络绎绝,熙来攘往,到山顶求神拜佛,祈求世道平安!
近代,三角山更是有着惊心动魄、烽火连天的战斗故事。据《黄冈县志》记载:三峰品峙如笔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革命战争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三角山是红军游击队和八路军开展游击斗争的地方。
根据以上资料描述,我曾得以证实:一个当地百姓跟我说,他小的时候在三角山一石岩前捡到了不少锈蚀的子弹壳和一个歪把子枪管。
1917年(日本大正六年)东亚同文会编纂的《支那省别全志第九卷湖北省》有关此山的记载:山里有土匪的巢穴,在黄安以东15华里的三角山是其中心。百姓都在路西各山头上建造山寨,以防土匪袭扰。
从以上资料不难看出,当今三角山上矗立的城墙是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那些挂满藤蔓,长满青苔,满是沧桑的石头都有着说不尽的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角山方圆百里老百姓缺柴火烧时,三角山就似一只老绵羊,任凭蜂拥而至的百姓在其身上肆意收割,把身驱都贡献给了他们。一年又一年,她用伟岸的身躯护佑着当地百姓。
我站在雄奇的三角山顶,俯看山下那辽阔的沃野,俯看那绵延不绝的群峰,俯看那残垣断壁的山寨庙宇,沉思着:三角山之孤独、三角山没人气、三角山没活力,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变迁、环境的恶化、地理的影响所造成的吗?俗话说:高山流水、山高水长、山水相依。三角山上没有水,人怎么能生存?缺了水的山怎么会有灵气?从远古到四十年前山上的水怎么说枯竭就枯竭了呢?
当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寻找答案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对年轻夫妻轻声细语地说叨声,原来是一对登山夫妻指着山的远方在跟自己的女儿聊着话:“这三角山上清静,那很远很远地方可热闹了,你要好好读书,那远方是你的未来!”
是呀!凡是寂静的地方,怎么留得住一代代人的“诗和远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