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苕大哥“散装英语”卖红家乡粉丝

2024-05-15 18:23   红安融媒体中心   张胜红, 李明, 刘玲莉, 蔡威

红安网消息   “Hello ,boss!welcome to Hongan!”

“Let's  cheer  together!”

近段时间,红安县的“苕大哥”韩德校带领乡亲们用英语推荐红苕粉丝的视频走红网络。

红苕是红安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2016年10月,韩德校响应红安县委、县政府“能人回乡”号召,从云南省昆明市回到家乡二程镇田店村创办红安伟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3月,他注册了商标“苕大哥”,采用传统技艺结合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凭借纯红安苕的品质与极佳的口感,所生产的“苕大哥”牌红薯淀粉、红薯粉条受到市场广泛好评。

今年,苕大哥韩德校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了一系列用英语推荐红苕粉丝的视频,生动有趣地向外展示了红苕粉丝的独特魅力。尽管表达的过程中,夹杂着红安方言的腔调,但洋溢的热情与诚意,打动着国内外粉丝们,他们感受到了源自大别山区——红安人淳朴的乡土情怀。

“老外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工厂,是一个真实的企业的负责人,在真诚地推荐产品。这样,能够提升他们对我们国家,对我们企业的一个信任度。”说起学英语的初衷,苕大哥韩德校这样说。

阿里巴巴帐号开通短短40多天,吸引了近3万个粉丝。其中,外国朋友有18000个。尽管大家语言不同,“散装英语”和“散装中文”时时不停地PK,豪爽义气的苕大哥,还是受到了五湖四海的网友的尊重与喜爱。苕大哥韩德校说:“每一天,有20多位外国朋友加我私人的微信。他们大部分他们只会讲英语,有少数的在中国做贸易,他们有会一些散装的中文,我也能够听懂,那我就说慢一点,他们也能够听得懂。这些外国朋友呢,很热情,都在咨询,或者联系,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做外教的英语老师的,说我的英语说的不标准,他说我来教你,我来指导你!”

但是,想要开口讲英语,对于今年51岁,且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苕大哥韩德校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英语的基础很差。那个时候,大家学英语都是学不进去的那一种啊,为什么要用英语来推荐?我们想到的就是一个产品,要拓展海外市场,说的话要让国际的朋友,让外面的客户,都能够听得懂,听得清楚。”他说。

为了说好英语,苕大哥韩德校每天在厂里一有时间就找年轻人练习说英语,一个词,两个词,一句话,高声地、反复地大声练习,感染着厂里这些平均年齡在55岁的务工的乡亲们。他说:“我们的这些务工的大姐姐们开始的时候很是害羞,不敢出镜的。但是经常看到我在厂里面到处大声音,天天在他们周围,也感受到了,后来,听到我们说用这种方法能够找到海外的朋友,拓展更大的市场,那么他们也有信心了!”

今年55岁的村民吴文杏告诉记者:“我们韩总为厂子吃了不少苦,他都能吃苦,我们更愿意向他学习了!”

平时在厂子里,打苕粉,晾晒、搬运,啥活儿都是“一把好手”的51岁的村民吴建发,感慨学英语不容易,他说:“英语好难学啊,但是学好了可以帮我们打开销路,我们就愿意好好学,这样我们的厂子才能生存下去!”

生活中,苕大哥也受到了一些非议,笑话他是在哗众取宠。但是他很看得开,企业要发展要生存,是他心中最看中的事。“我能够理解他们这么说。我也在很真诚地跟他们说,苕大哥不是网红,也不想做网红,我的主业就是搞好我们的工厂,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一个企业,一个公司,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销售,作为我们公司的负责人,也作为厂长,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必须要拓展我们的销路,我们的企业才能够长久的存活,才能够带动更多的种植红安苕的农户,才能够带动更多的这些一直在努力加油的产业工人。”他说。

近几年,苕大哥积极扩大粉条厂规模,扩建了二期厂房,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家庭,为其提供了稳定就业机会。2018年,注册红苕品牌“苕大哥”,产品已年销售总额突破1800万元。公司现年可加工鲜薯能力5000吨。

国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大力的扶持,让苕大哥目睹了红安县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擦亮红安红苕产业的名片,通过电商带货的方式,将红苕粉条销售到全国各地,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红安是一个一片红色的土地。沾了我们红安的光,才有我们红安苕,才有我们苕大哥的品牌,才有我们红安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这是我的想法。”

苕大哥韩德校说,是红安这座城,是二程的乡亲,给了他自信和底气,坚定了他要卖好家乡农产品的信心,他说:“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没有一个好的原材料,你的英语说的再好,没有用。我们虽然说的是散装英语,但是很多人说我有一股自信心,我的自信心来源于我们的红安,来源于我们的红安苕和我们身后的这些乡亲们,他们才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