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一朵花”飘香亿元“产业链”

2023-09-04 10:12   红安县文联   毛红平

红安网消息 初秋时节,高温持续。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野菊花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来到基地拍照、调研、参观学习……

“他们是华中农业大学组织的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培训班,一共有80多名学员。”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正道说。

红土地上泛花香

秋天的七里坪镇格外凉爽,坐车疾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清风从耳旁划过,夹杂着花朵的清香,沿途黄灿灿的野菊花令人耳目一新。金黄色不仅让七里坪镇的秋意更浓,更是承载了农民丰收的希望。

走进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放眼看去,一片片红掌、蝴蝶兰或含苞待放,或蓓蕾初绽,让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该公司通过不断培育发展,野菊花产业在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优结构、强科技等方面逐步突破,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量变”和“质变”,野菊花成为红安县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

“我县依托低山丘陵地带优越自然条件,制订专项奖补政策,统筹推进野菊花特色种植,曾经的荒山变成了花海,泥土中长出了‘摇钱花’,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红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停介绍。

来到红安县杏花乡张河村野菊花基地,只见该村200亩余野菊花长势喜人。

“从整地、栽种、育苗、剪枝、扯草,等等,都是我们做的,一天可挣百把块钱,一年也有几千块钱。”张河村村民周梅青笑着说。

从2023年起,张河村起就整治抛荒岗地200亩,大力发展野菊花种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脱贫户务工增收。

“我们村两委一班人为壮大集体经济,认定野菊花适合我们村的产业,不仅因为它好种,而且还能跟三九集团签订合同,能够保底回收,菊花种植技术又能够全程指导。”张河村主任姜小勇说。

同样,在该县李义店村经济合作社野菊花产业基地里,野菊花长势依然喜人,一簇簇、一片片野菊花铺满田地。

2022年以来,李义店村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荒山荒坡,打造中药材野菊花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就近务工,实现农民稳定增收。

“我村大力发展野菊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今年种植的野菊花有500多亩,带动50户村民务工,每户务工收入有3000元以上,仅去年全村毛收入就在120万元以上。”李义店村党支部书记李安能说。

据悉,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全县150家市场主体开展合作经营,开发红安野菊产业基地,种植面积突破5.3万亩,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示范带动当地村民大力发展野菊花种植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我们野菊花的收入价格是每公斤1.6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毛钱,今年我们的收购是采取主动出击,上门收购,减少种植户的运输成本,我们种植的平均亩产达到了两千公斤左右。”董正道说。

红安县以花为媒,依托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红安野菊花订单种植,野菊花生态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干菊花产量达到5000多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县市第一,产值突破5个亿。红安野菊花有效成分蒙花苷含量达到4.0%,全国最高,目前夏野菊花长势喜人,马上就到了收获季节。

富了农人醉了游人

今年 6月28日,湖北省科技服务中药材产业链“515”行动协同推广培训会在红安县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召开。

全国中药材知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全省市州农业农村局及市州农科院负责人,部门县市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会议。

由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出成立湖北野菊花产业发展联盟倡议书,得到与会者反响热烈,润康农业野菊花一下子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阳光产业。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董正道返乡创业,注资500万元成立了红安县大麻寺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同形式,流转村民搁置荒芜的土地3180亩,成功种植了2300亩丹凤油用牡丹。后相继成立了湖北山鹰生态种植养殖有限公司、红安县绿园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他又成立了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华润集团三九医药有限公司签订了野菊订单生产合作协议。

2023年8月29日,红安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将“带动就业先进单位”牌匾送到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褒奖该企业带动全县3000余农户实现就近就业。

在就业人的眼中,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野菊花种养殖的专业企业,基于产自大别山的野菊花中蒙花苷的含量高于4%,药性好、品质高,引起了红安县政府、红安老百姓和医药界的高度重视。

“公司与华润集团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华润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以及回收,并与全县150家合作社达成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回收合作社种植的野菊花。”董正道说。

目前,野菊花年产量可达3000吨,每吨市值3.8万元,实现年产值过亿,因其季节性作业特征明显,可带动3000余农户实现就近就业,每年可额外增收5000元以上。

2022年秋季,正是野菊花采摘的旺季,公司却出现了用工难的问题,七里坪镇项目秘书、分管全镇招商护商工作副镇长项汗林得知情况后,迅速在全镇微信工作群发布消息,让各村广泛转发宣传招工信息。当年11月2日消息发布以后,每天有40多人来润康基地采摘菊花、整理装袋。

“在采摘的旺季,公司每天可以收购野菊花50吨以上,价格已和华润三九等药企业对接包销,七里坪镇党委、政府服务我们企业的作风使我安心、放心!”董正道高兴地说。

该镇张家塆村村民张涛主要负责润康的人员采摘和收购质量,他说:“本地农民采摘菊花每天至少可挣工资150元以上。在家门口就地打工增收也划得来”。

近年来,红安县七里坪镇因地制宜谋发展,做活野菊花文章。据镇长黄红星介绍,通过多年努力,该镇现已建成一个由南到北、全长20公里的菊花产业带。这个产业带途经60多个村,沿线种植野菊花3万余亩,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簇簇金菊、团团黄花,沿着公路、倒水河流一直延伸到与河南新县交界。每逢双休,外地游客与本地市民慕名前来赏菊、采菊、品菊花宴、购买各种菊花产品,那热闹的景象,犹如一幅七里坪版的“清明上河图”。

“一朵花”飘香“产业链”

近年来,红安县农业农村局坚持“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野菊花5万余亩。该县七里坪镇、华家河镇、杏花乡、城关镇等牢牢抓住农业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地位,全镇抓菊花,全域种菊花,全力兴菊花,“小菊花”做成了“大产业”。

据七里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石胜华介绍,该镇坚持“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以镇联合社和各村合作社为纽带,创新“党委+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了野菊花产业发展指挥部,每年统一组织各村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邀请专家实地讲解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各村党支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广泛参与。同时,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底价收购,解除了菊花种植的后顾之忧,消除了种植风险。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该镇各村都积累了丰富的野菊花种植管理经验,除去土地租赁、种苗、人工、水、肥等费用,每亩纯利润在3500元以上。

为完善菊花产业链条,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5000平方米菊花科普基地,投资600余万元建成1万余立方米的恒温冷库,为菊花产业发展走上科技快车道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集育苗、采摘、观赏、加工为一体的野菊花产业链。菊花产业正在向集科研、示范推广、新品种培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迈进。

“菊花+农旅”,推动融合发展。野菊花观赏性高、开花晚、花期长,在相对寂寥的秋冬季节是不可多得的观赏花种。七里坪镇将里菊花、红色大镇与乡村休闲旅游结合,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野菊花经济”模式,每年有数十万名游客前来赏菊,带动了旅游、餐饮、零售、农副产品等行业发展。

以菊花为载体,七里坪镇利用华润小镇打造民宿文化旅游区项目,新建野菊花科普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条集休闲、游玩、采摘、食宿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

“一朵花撬动亿元产业链。今年投资1000多万元新购2台野菊花全自动加工生产线,去年生产1千吨,今年产量将突破3千吨,产值超过1亿元。”董正道指着新上线的2台机械,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野菊花是红安最靓丽的名片,野菊花产业是红安的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现产业升级,红安野菊花已成为助推红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