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乡贤反哺家乡 乡村变了模样

2023-08-28 17:02   红安县觅儿寺镇   李绍伦 吴月兵 胡荣

红安网消息   走近红安县觅儿寺镇栗梓园村李家大湾,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修如新的老住宅、宽阔的小广场、鸟鸣成趣的塘边垂柳、精致美丽的花径。“村庄面貌的改变得益于在外党员阮幺元等乡贤的大力支持。”该村村支书李勇说。

阮幺元是该村上隔冲湾人,常住东莞市,经营自己的工厂。但他时刻关心着村里的发展,定期与李勇电话了解家乡情况。

2022年,村里开展共同缔造和美乡村,阮幺元立即表示要出一份力。随后,拿出20万元捐给村里,用于基础改造工程。村里用这笔资金修缮了2口水塘,平整修建1个小广场,新建一座冲水式公厕,给村民生活带来了便利。阮幺元还十分支持村里的其它工作,听闻村里筹备举办“庆生日暖人情”残疾人集体生日活动,立马主动捐资3000元作为活动经费,为困难群众送去一份温暖。

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觅儿寺镇积极引导能人乡贤反哺桑梓,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参谋助手、沟通桥梁和引领示范作用,共绘乡村振兴好风景。

用“贤”任能  形成共谋共治“群英会”

觅儿寺镇充分发挥能人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各村从致富能手、退休教师、乡村医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员中择优选聘150名“两长四员”,建立起160余个“五会一队”等群众自治组织,在村“两委”领导下,针对村级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开展工作。自治组织先后为村民处理矛盾纠纷累计90余起,解决群众困难80余件,架起了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柏林湾村退休教师夏惠明作为理事会成员,积极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余热。

该村成立塆组理事会,结合村庄发展规划,系统梳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项目清单,借助“五老”宣讲团的力量,进塆入户走访谈心,宣讲共同缔造理念及村级发展形势,广泛征集意见,总结提炼议题。创建“五事工作法”,推出“逢(周)三村民说事”“湾组听民声”活动,定期组织村民召开塆组户主会,听取民意、汲取民智,表决事项。今年以来,共召开200余场院子会、场子会,收集群众对塆落整治、产业发展意见建议300多条,坚持让群众站“C位”。

乡贤出力  织就共建共享“幸福图”

今年,鼓励乡贤能人和群众捐资捐物达400余万元、投工投劳2200余次,初步建成3条共同缔造示范带,即“一湖两山”示范带、园区拆迁村示范带、新集片区原始村落示范带。在今年的共同缔造中,尚古山村的陈家林,发动群众自发捐资捐物、投工投劳近 71 万元,硬化湾内道路 1050 米,刷黑道路 650 米,立面改造房屋 15 户,公厕 2 座,塘堰整治 2 座,广场 1500 平方米,绿化植树 260棵,污水管网、雨水管网沟渠 800 米左右,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归雁返乡,家乡变样。凤凰山村郑文放弃在外高薪就业机会,回村主导种植农产品,种植出高质量、高产量的水稻和红薯等农产品,带动5户低收入人群人平创收10000余元。尚古山村返乡书记董畅积极发挥母校优势,建立湖北首家旧楼河红色写生基地,发展文化经济,今年已接待6批次960余名大学生,在全镇产生80余万元消费,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推“贤”颂德  共议共评“赛民风”

共同缔造既塑形也铸魂,能人反哺,带动倡导新风尚,传承文化记忆,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李家畈村村民将村庄治理、邻里关系、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纳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倡导了文明新风尚、共建美好新家园。

全镇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各类优秀典型110余户,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了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极大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小小的“自强超市”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新时代农村的新风尚。

各湾组制定《自强超市积分管理规则及物品兑换规则》,群众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乡村治理工作,共计积分17500多分,兑换商品11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