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河湖长制》系列报道之九 杏花乡五云山村:汇聚乡贤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

2021-12-27 21:06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   倪龙翔

红安网消息 近年来,杏花乡五云山村通过“能人回乡引领、党员干部示范、群众积极参与”等有效举措,把小微水体整治,与人居环境改造和乡村振兴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如今的五云山旧貌换新颜。今天《红安河湖长制》系列报道,记者将带你走进杏花乡五云山村。

五云山村,位于县城东南的五云山脚下,有10个村民小组,406户,1462人。总版图面积7896亩,其中耕地面积1560亩,山林面积4565亩,水体面积250亩,小微水体50多个。

山因人得名 村因山得名

五云山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初时,当地有五个秀才进京赶考前,结伴到五云山顶庙中向主持求问前程,主持仔细观察了五人的相貌、气色和谈吐后,面带喜色告诉他们 ,五人皆能中榜。下山后五人日夜兼程进京赶考,结果确如主持所言齐齐中榜。五人践诺,果真到山顶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此山遂得名五人山,后被黄州知府周思久改名五云山。昔时黄安八景,五云山享有“五云层塔”“石堰寻幽”二景。“石堰寻幽”的一线天还留有明朝权相严嵩游历时所撰的石刻对联:“曲水长堤石季伦河阳之梓泽,茂林修竹王逸少山阴之兰亭”。山因人得名,村因山得名。

乡贤报家乡  捐资优环境

传说寄予愿望。五云山村的村民们历来都把耕读传家当作家庭信条,奉为人生圭臬。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再难也要把耕地种好。恢复高考以来,村中共有168人考取了大学,其中武大、浙大、华科大、北师大等985大学的就有20多人。但五云山村的学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家乡情结,他们进入社会后都是千方百计回报家乡,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有力出力。

在村党支部书记程国新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五云山腹地的陈海塆,一进塆口,就是一个广场,一条仿古木廊从广场起步,曲曲折折绕塘过坳通往塆中。沿途一步一景,步移景换,塘边的竹树透出无限生机,“一长两员”的公示牌钉在塘上最显眼的地方,塘上方的仿古建筑显示陈海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程国新告诉大家,这些大都是该塆企业家、“湖北翔晟集团”董事长陈业西个人投资建设的。他从改造水塘开始,对全塆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修公路、改旧房、安装自来水。塆子终于旧貌换新颜。

正在“石堰寻幽” 旁边的毛家冲,花香树绿、山秀水奇令人陶醉;但前几年,有村民没经批准就在老塆的对面建起了养猪场,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还严重损害了水体,破坏了环境。在小微水体整治中,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支持下,取缔了养猪场,并一鼓作气争资金、争项目,对小河沟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如今,小河沟两岸“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水塘碧波荡漾,游鱼戏水。

五云山村在小微水体整治中,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向上争资金、争项目,另一方面动员成功人士、爱心人士捐资投资。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行之有效。现在村的小微水体基本上都得到了整治,让古村焕发了新活力,风景增添了新风采。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在精字上做文章,让每一个小微水体都成为村里的新景致、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新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