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苕地里埋“银元” 红苕产业结硕果

2021-12-27 21:02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   张胜红

红安网消息   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苕是红安人民的“救命粮”,一度成为红军战士的“主粮”,曾留下红苕地里埋银元的动人故事。今天,“红苕”已经成为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在融入大武汉,永葆“红安红”,建设大别山红色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产业支撑作用。

1928年的秋天,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在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的率领下,转战到红安和新县之间的柴山堡地区,开辟柴山堡革命根据地。

红安县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叶重豪说:“有一天,部队在一座山上被敌人围困了已经3天,部队断粮了,部队准备突围的时候,党代表戴克敏说,让战士们都去每人挖几个红苕吃,有一个战士说,那我们不会违反纪律吗?党代表说,我们自有办法来处置,这样战士们挖了几个红苕吃了以后,就突围了。”

后来,红苕地的主人王大叔在红苕地里劳动时,挖出一个装着5块银元的布包。

叶重豪说:“布包里面呢有5块银元,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亲爱的老乡,我们是工农革命军,因为要和白军作战,就吃了你的红苕,先给你留下银元5块,请收下,望谅解。’王大叔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他说共产党啊共产党,你真是我们穷人的贴心人。”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红苕地里埋银元的故事见证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进入新时代,红安人民大力发展红苕产业,续写红苕的故事。走进将乡红(湖北)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幢现代化的科研厂房正在加紧建设,这里就是“红安苕组培脱毒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我县“红安苕”脱毒品种批量繁育的基地。

将乡红(湖北)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苕业科技事业部负责人姚峰说:“党代会和两会上,县委书记刘堂军和县长胡广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的红薯脱毒中心是和华中农业大学以及林业学院的蔡教授团队共同研发建成的,我们可以让红安县的所有农户种植上我们的脱毒种薯,让他们的收益可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一番。”

近年来,我县全力推进县校企科研成果转化合作,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品种培育,提纯复壮了“骑龙红”“姜牌红”“紫檀红”三个红安本地品种,成功取得了“红安苕”组培脱毒、“一年双季种植”等系列科研成果,有效促进了“红安苕”品质和产值提升。在将乡红公司红苕育苗大棚内,记者见到了他们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培育推广的 “苕苗共生”基地,据姚峰介绍,“红安苕”的上市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苕苗培育技术,他们可以像“割韭菜”一样一年四季向种植户提供苕苗。

姚峰说:“我们通过连栋大棚和里面的中棚,然后通过日光灯的补光,然后让这个苕苗在极端的条件下顺利的过冬,然后在明年可以让整个红安苕的种苗和成品薯上市时间提前两个月。”

近年来,我县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产品开发市场化的思路,聚焦做优质量、做大规模、做强品牌,不断挖掘红苕文化,着力推动红安苕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实施了《红安县进一步推进红苕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工作方案》、“红薯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人才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两个“千人计划”,并设立2000万元红苕产业发展基金,投资5亿元筹建红苕产品研发、网络销售、商超营销三大中心,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全产业链奖补、系统配套的政策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一批红安苕“一村一品”专业村,“红安苕”加工企业达36家,开发系列产品100多种,加工转化能力达20万吨,今年全县“红安苕”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37万吨,位居全省第2位。政策引导+科研合作+金融服务,让旧社会的“救命苕”“英雄苕”成为新时代名副其实的“发展苕”“致富苕”。

红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停表示:“融入大武汉,永葆‘红安红’,红安苕产业大有可为。首先,是要坚持红绿相融,传承红安精神,挖掘红苕故事,让红苕产业与红色文化相融,增强红安苕的文化属性,在载体上互为依脱,在传播上互相促进,在影响力上互相成就;第二,是要坚持种植与加工同频,加强科技创新,走生态循环发展之路,突出红苕脱毒种植和品质提升,以城西食品饮料工业园为核心,突出红苕精深加工及其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争创红安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次与乡村发展共振,实现富村富民,突出红苕企业带农富农作用和农文旅结合,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过百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