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工序,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半,就只等着下雨了,一次性就成功直接播种,肥料撒下去之后,然后用小机子刨一次就行了。”27日,在红安县城关镇陈升庙村田园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种粮大户陈险峰正趁着有利天气,往水田里施足底肥。因前期的疫情防控,陈险峰一直没有开展农事活动,等到能出门,他马上组织农机把承包的水田全部翻耕了一遍。
2015年,由于本村大量劳力外出务工,村里的良田眼看就要抛荒,搞了一辈子农业的陈险峰,便尝试着把他们的水田流转过来,当年承包了200余亩。陈险峰说:“作为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土地有个情怀在那里,总怕土地荒了,一直坚守这块土地。我家里现在有六个人,孩子都在外面务工,现在种这块田就是我一个人搞,搞不过来的时候就请一些人帮忙。”
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本来是想着不让这些良田抛荒造成资源浪费,却没想到歪打正着,当年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陈险峰说:“两百多亩可以产十五、六万斤稻谷,除去种子肥料、人工开支,一年可以挣十几万块钱,比外面出去打工不差一些,还把家庭照顾到,土地也兼顾了。”
2019年,陈险峰又通过村里流转了100余亩水田进行规模化种植,总共面积达到了330余亩。陈险峰说:“今年扩大种植面积是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抛荒的国家每一亩补80块钱,减少了我们这些种植户的投资,国家承担了一部分,对于种田还是有信心。”
国家政策好,自主创业积极性就高。脱贫户王红元在2019年也通过村里流转了70余亩抛荒田,今年刚开春,就请来了挖掘机将土地都翻耕了一遍,一半种藕带、一半种水稻。王红元说:“藕苗已经种下去了,政策好,谷也收着,菜也想种着,总想改善家庭的生活状态。藕带单价一直可以,比种谷划算一些,摸索着前进,试一试,总想生活好一些!”
陈升庙村是农业大村,共有2800多人,6000余亩耕地。为盘活抛荒田,村两委在三年内共引进种植大户12户,流转土地1200余亩。红安县城关镇陈升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华斌说:“为了帮助种植大户,村两委下到农户家中帮忙协调土地流转,到目前为止十二户都已投入正常运作,下步我村两委将继续跟进帮助种植大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我们村两委今后将从资金方面小额贷款,包括村两委将积极对接,按照扶贫攻坚群发布的政策跟他对接产业政策,让贫困户享受政策落到实处。(廖亮 毛红平 刘玲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