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红安县脱贫户高进峰发展稻虾共作奔富路

2020-05-19 16:21   中国发展网   毛红平 刘玲莉 韩振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龙虾在湖北属于一个水产品里面的拳头产品,红安人对这个虾子也比较喜欢,本地供应量还不够,我们去年考察,看到这种稻虾共作模式相对单纯养虾来说还是效益可观一些。” 27日,红安县城关镇陈升庙村脱贫户高进峰高兴地说。

如今,备受市民们青睐的小龙虾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明星”,而稻虾共养产业则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精准脱贫的特色产业。在红安县城关镇陈升庙村,脱贫户高进峰不甘贫困,自学养殖技术靠着小龙虾拓宽了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平整大块的田地,水草相间的沟渠,这就是高进峰成立的峰良家庭农场稻虾共作基地。这块小龙虾养殖田面积有150亩,对稻田边进行了深约2米的沟渠改造,更适合小龙虾在这里生长。

雨季即将到来,工人们正在对养殖水体水源进行药物消毒,同时抢修拦网,防止暴雨侵袭造成小龙虾趁机逃脱。高进峰说:“存塘一万两三千斤,去年投苗就投了两千多斤,后来又投了一批苗、投了几千斤,虾子一斤苗按成活是一比三,一斤虾苗上市时候最低长三斤。”

受疫情影响,目前许多餐馆、宵夜摊点都没有营业,小龙虾价格上不来,短期内销售不畅。于是,高进峰降低捕捞频率,等待价格的回升。高进峰说:“如果我们下满的话,每天两百多斤应该是差不多的,现在价格又不好,我们也没全部打捞,每天就是下三个池子,一斤20元左右,如果像往年好的情况像这个季节一斤30元左右。”

在不使用农药化肥的养殖过程中,优质的水资源环境生长出来的小龙虾具有生态、绿色、无公害的特质。“稻虾共作”模式,不仅让水产品变得更优质,大米也变得更生态。高进峰说:“现在稻谷不愁卖,割下来都可以收走,我们这种稻虾模式是纯天然纯绿色的,因为虾子非常怕化肥,怕药物,种的稻子只能施有机肥,也就是农家肥,所以我们稻谷是非常紧俏的,去年的稻谷都不够卖。”

从单一的养殖小龙虾或种稻收入,增加为有机稻、售虾双重收入,高进峰对这种模式也是信心满满。然而有机稻种植面积小了卖不起价格,于是他将周边80亩的抛荒田全部流转过来,准备种植40亩中稻和40亩晚稻,收入时段错开,也能避开用人高峰期。高进峰说:“如果今年全部种起来,我准备去搞一个有机稻的自主品牌,提升稻谷的档次,前期还是摸索试探的阶段,技术掌握的不太到位、产量也跟不上情况下,不能外销,如果产量上来了可以往这方面考虑。”(廖亮 毛红平 刘玲莉 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