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他因工负伤,在家休养两年,为偿还医疗债务,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不等不靠,敢想敢做,借精准扶贫的东风,办起了养鸭场,自己当“老板”。他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重燃生活希望,他就是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村村民彭学祥。
临近年关,大伙儿都开始忙着打年货,而彭学祥,却依然忙得不亦乐乎,在自家鸭舍里捡着“金元宝”。他说:“过年时,可以卖个好价钱。”
办养殖场,对彭学祥来说,一定程度上也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彭学祥原来一直以打工为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的一天,彭学祥在一个私人工地做工,不慎摔伤,致使左盆骨摔裂,右脚粉碎性骨折,卧床修养了两年,花了14万元治疗费。
伤病的后遗症让彭学祥不得不打消再次外出务工的念头,生活也因此一度陷入困境。阳光总在风雨后,2015年,永河村村干部和包保干部通过走访,了解到彭学祥家的情况后,帮助他家制定了脱贫措施。在村和包保干部的帮扶下,彭学祥投资5万元,在村里租地90亩办起了养鸭场。
永河村党支部书记尹章勇说:“我村贫困户彭学祥,于2015年精准识别纳入贫困户,在‘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扶贫政策带动下,不仅治好了腿伤,还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自主创业,办起了养鸭场。彭学祥用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起早贪黑,养鸭规模一年上一个台阶,2018年达到两千多只。”
俗话说“只要人不懒,运气就好转”,借着扶贫政策的春风,彭学祥仅用一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好,而自家的养鸭场更是一年比一年红火。等过完年,彭学祥还想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
脱贫户彭学祥说:“感谢共产党政策好,让我过上好日子。”
脱贫摘帽只是暂时的目的,致富奔小康才是最终的目标,这就需要像彭学祥这样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