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铁寨村:引贤聚能村庄美,借力共赢产业兴

2025-11-17 15:40   红安县二程镇   施博文、罗江

红安网消息    深秋时节,微风轻拂。连绵数百亩的野菊花随风摇曳,耳边不时传来丰收的喜悦。成片金灿灿的菊花海与厂房建设过程中机械的轰鸣声,共同谱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协奏曲。

红安县二程镇铁寨村是由原铁匠岗村和陈家寨村合并而来,曾经,这个合并村因地理位置偏远闭塞而发展滞后,如今,该村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发动乡贤能人助力家乡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升级,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从“落后贫困村”到“示范样板村”的华丽蜕变。

党建引领聚合力,基层治理绘新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铁寨村通过建强班子队伍,强化群众自治,织密治理网络等举措,推动合村合心合出战斗力。

铁寨村作为一个合并村,要推进合村合心,必须先从班子建设上发力。铁寨村书记充分发挥老中青干部的优势,根据每个人的工作特长进行重新分工任职,每周召开工作例会,通过经常性沟通联系,逐步解开党员群众心结,两村隔阂进一步得到化解,还成功吸纳了1名年轻后备力量在村委会跟班学习,各项工作进步明显。此外,为切实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从物理连接到心灵互通,铁寨村谋划了2026年道路提升以工代赈项目,项目连接新村部和王姚线,目前已顺利通过县发改局项目可研批复。

铁寨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自治作用,让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村民理事会、卫生理事会等“五会一队”群众性自治组织,并且成立了乡贤理事会,搭建“村党组织+理事会+村民”共治架构。在党组织的牵头引领下,理事会负责项目规划、资金监督,党员干部带头拆违拆旧、宣传政策,在家劳动力主动投工投劳,干部群众一起缔造美好幸福生活。2023年,投资10万元建成了“红星之家”,为党员活动、群众休闲、乡贤议事提供便利,还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2024年,全村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共拆除牛栏猪圈草屋100余间。

如今的铁寨村,山水环绕、风景绮丽,整洁的道路两侧种满了绿植,屋舍俨然,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早已不复存在。

乡贤能人齐聚力,共绘美好生活画卷

从偏远空心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铁寨村尤其是陈家寨湾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本村乡贤能人长期的无私奉献。2020年以来,以柳其军、柳红涛为代表的5位乡贤能人主动担当,累计捐资345万元,合计撬动社会资金上千万元,带动村民共同投入村庄人居环境建设。柳其军率先捐资210万元,用于塘堰整治、绿化工程等核心项目;柳红涛、陈龙等紧随其后,合力解决了北头岗塘清淤、水渠驳岸等6个项目的资金缺口。在他们的支持下,全村先后完成600米绕村河道石砌驳岸,水系连通了8万平方米大塘;6公里通组公路实现“湾湾通”,1.5公里主干道刷黑;新建了口袋公园、沁心亭等景观节点20余处。

在这些乡贤能人的慷慨解囊下,其他村民主动参与共建,村民义务参与河道清淤、绿化苗木种植等工作,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头+村民共治”模式,美丽乡村建设从建设到管护形成了一套良性运行机制。

多年来,村“两委”和理事会一班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先完善基础设施“强筋”,再发展特色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壮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从最初的点上开花变为现在的全域精彩。

“他们村确实搞得好,环境绿化、池塘各方面非常整洁协调,宛如一个小景区。”慕名前来游玩的张大爷十分称赞。

产业赋能增动力,乡村振兴添新彩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铁寨村因地制宜,依托本地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油茶、野菊花等特色产业,在巩固一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探索农产品“接二连三”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增收。通过整治撂荒地500亩,建成了占地面积800亩的野菊花种植基地,加上周边散户零星种植,野菊花种植总面积超过千亩,现场场面十分震撼。

2024年,铁寨村通过联合柳红涛、柳其军与柳发刚等在外企业家,成立了湖北玉南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野菊花产业。同时,铁寨村还联合周边村组带动农户大面积种植菊花,形成连片种植示范片。目前,占地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正在火热建设中,厂房配备有一体化脱花机、筛选机、杀青机等自动化设备。野菊花加工有保障,产品效益好,村民们纷纷愿意将自家种植的菊花送过来售卖。该项目预计带动参与村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年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

“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带,带动周边村抱团发展,也将持续坚持红绿相融并进发展思路,不断擦亮将军故居红色名片。目前,我们村已将陈炎清故居初步完成修缮布展,后续将联合周围王诚汉故居打造红色教育学习片区示范点。同时注重做大做强野菊花、油茶、青茶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铁寨村党总支书记潘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