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教师邓宗向:投身公益善风播 助人为乐称楷模

2025-09-17 09:05   城关镇培城社区   胡伟东

红安网消息 在红安县竹林实验学校,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人民教师 —— 邓宗向。1965年出生的他,自 2007 年在培城社区胡家湾购房后,便始终以 “人民教师” 与 “社区主人” 的双重身份,用点滴行动诠释着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美化环境、投身公益的路上持续传递温暖与爱心,成为邻里眼中的 “暖心人”、学生心中的 “好老师”。

胡家湾西侧的中西医药小广场,是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广场里栽种的多棵树苗承载着大家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可树苗生长时常面临缺水难题,邓宗向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承担起浇水护苗的责任。他往返于附近寺庙和对面公用自来水处接水,一桶水细心浇灌一棵树,指尖沾染的泥土、额头渗出的汗珠,都化作对社区环境的深情守护。居民们多次看到他弯腰浇树的身影,纷纷称赞:“邓老师把师德装在心里,更用行动落在了实处!”

2023年冬,红安县遭遇罕见冰冻雪灾,眼看春节临近,积雪结冰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邓宗向老师没有丝毫犹豫,拿起铁锹就冲进了风雪中,连续五天坚守在胡家湾社区的街巷里,一锹一锹清理积雪、铲除冰层。寒风刺骨、雪水浸鞋,他却从未叫苦。正月十三四,大雪再次突袭,他又第一时间 “出战”,顶着严寒埋头苦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早点把雪清完,大家出门就安全了。” 居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都说:“邓老师总能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有他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就在两三个月前,邓宗向老师发现县城大街两旁、一河两岸的树上挂着不少枯枝,不仅影响市容,还可能在刮风时掉落砸伤行人。为消除安全隐患,他专门找师傅制作钢筋钩、焊接钢管,自制了清理枯枝的工具。随后,他带着工具从社区出发,先后到街心花园、烈士陵园、红安一中、竹林实验学校、福利院等多地,小心翼翼地将树上的枯枝一一拨下。过往行人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既美化了环境,又为大家排除了安全风险。

其实,邓老师为社区办实事的举动从未间断。两年前,盛安鑫都生活超市开放后,为方便胡家湾社区居民购物,超市特意打开了围墙。可围墙处的过路坎子较深、坡度较高,居民骑车经过时,车底盘经常被刮得 “哐哐响”,既不安全也不舒服。这个问题存在了一两年,邓宗向老师一直记挂着。2025年8月的一个大清早,他早早起身,骑上摩托车去购买了两包水泥,又拖着沙子回到社区,自己动手修补坎子。拌水泥、铺沙子、找平地面,他忙前忙后三个多小时,终于把这个困扰居民许久的 “小难题” 彻底解决。如今居民骑车经过这里,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大家都说:“邓老师的真情付出都藏在这些小事里,于细微处见精神,更见品德!”

除了守护社区环境与安全,邓宗向老师还把温暖送到了居民心坎上。他自掏腰包从移动服务站购买了一部血压计,在社区里为居民义务测量血压,每次测量时,他都会耐心与居民交流健康知识,用贴心的话语拉近与大家的距离,携手绘就邻里间心灵沟通的温暖画卷。平日里,看到地上有垃圾,他会弯腰拾起;遇到社区老人聚在一起聊天交流,他会用手机拍下温馨瞬间,洗成照片送给老人们留作纪念,这些小小的举动,让社区充满了人情味。

即便忙于教学和社区公益,邓宗向老师也始终牵挂着家乡邓桥。他积极发动乡邻重修祖墓,守护家乡的文化记忆;主动扶助女子舞蹈团队,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时刻关注移动信号塔建设,为家乡通信便利奔走;全力助力邓桥书屋兴修,为家乡孩子搭建读书学习的平台;还牵头主编邓氏宗谱,传承家族文化根脉。他常说:“父老乡亲最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这份对家乡的深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邓宗向老师更是深耕讲台、教书育人的典范。他始终以 “为人师表” 为准则,用关爱呵护学生成长,用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英语学科教学中,他潜心钻研、用心授课,带领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中考成绩更是十分卓越,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赖。

从三尺讲台到社区街巷,从家乡故土到公益现场,邓宗向老师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社区邻里的温情、对家乡发展的牵挂,书写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既是教书育人的 “好老师”,也是热心公益的 “暖心人”,更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