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坚守:禁毒社工用心架起跨地域管控桥梁

2025-08-19 10:53   红安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刘萍萍

红安网消息  面对社区戒毒人员长期异地务工带来的管控难题,禁毒社工用真诚耐心与专业素质架起信任之桥,将“漏管风险”转化为“主动配合”,书写了一段跨越千里的帮扶故事。

太平桥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一名社区戒毒人员梅某(化名)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千里之外的异地务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社区戒毒人员第一年需每月进行一次尿检。但异地往返耗时耗力,起初梅某非常反感,说:“我不过日子吗?那政府养我呀。”拒不接受按时回户籍地检测。这一现象引起禁毒社工刘萍萍强烈关注,为减轻其心理负担,她建议梅某在当地派出所或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完成尿检并传回相关证明。但实际运行中,外地派出所对异地人员尿检存在顾虑,多次拒绝受理,导致梅某的管控记录频频出现“漏管”空缺,梅某的情绪也多次失控,对社工唠叨个不停。

面对僵局,社工刘萍萍没有放弃。因为梅某在工地务工,白天信号不好,晚上又要加班,她经常等到很晚再与其联系。她一面随时与梅某深入沟通,反复强调社区戒毒管控的法律责任义务和健康意义;一面积极准备尿检委托函,尝试通过正式函件说明情况。然而,跨地域协作程序复杂,外地派出所的配合度始终有限。那段日子,社工每天都与他保持联系,向他解释政策,听他倾诉,还将与他同时接受社区戒毒管理的另一名服务对象的尿检记录发给他看,鼓励他。终于,社工的坚持逐渐打动了梅某,他说:“萍姐,我听你的,再难我也回去做检测!”

梅某按时返乡接受尿检后,在禁毒社工的细心关怀下,让他彻底卸下心防,从“被动管控”到“主动配合”。此后,梅某不仅每月主动返乡配合检测,还常在微信中分享工作生活近况。

“以前觉得尿检是‘被管着’,现在明白这是对自己负责,萍姐这样用心良苦地劝说,我再不配合就说不过去了!”梅某说道。 

看似简单的一纸尿检报告,其背后是禁毒社工用责任与温度织就的守护网。梅某的故事反映了跨地域管控的现实状况,折射出基层禁毒社会工作者的艰辛与温情,正是她们秉持“以人为本”千里之外的坚守终将困难迎刃而解。服务管理戒毒人员不仅是冰冷的规则,更需要带着温度去执行,社工的每一次倾听、每一句提醒,都可能成为照亮他人回归之路的星光,向这份平凡而伟大的坚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