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适逢休息。我和老婆带着活泼可爱的孙子去新益佳那边逛街。当走到政府附近时,老婆忽然想起有事要去银行办理一下,我便带着孙子来到银行对面的台阶上,让孙子自行玩耍,自己则在一旁稍作休息。
阳春三月,天气晴朗,乍暖还寒。看着孙子玩得不亦乐乎,我也安心地在台阶上坐了下来。刚坐下没多久,一个略带怯意却又充满期待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师傅,擦皮鞋吗?”我扭头一看,一位大约五十来岁的妇女站在我的面前。她穿着一件有些发旧的青布袄,腰间系着一件深色围裙,脚上穿着一双胶底布鞋,左手拿着一张红色塑料凳子,肩上还挂着一个装满擦鞋工具的长方形小木箱子。几根白发竖在额前在微风中肆意飘动,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艰辛,正用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望着我。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鞋子确实已经多日未擦,沾满了灰尘,显得有些脏旧。再想想这双皮鞋价格二三百元也不便宜,确实需要好好保养一番。于是,我点了点头,说道:“好吧。”
妇女的脸上瞬间掠过一丝喜悦,原本满是期待的眼神也一下子有了光彩。她高兴地在我对面坐了下来,熟练地将工具箱打开,让我把脚踏在工具箱前的斜板上。接着,她细心地伸出手帮我挽起裤角,从工具箱中拿出三张硬纸片,小心翼翼地插在皮鞋里,以免擦鞋的过程中弄脏袜子。她的那双手,粗糙且布满了老茧,一看就是一双长期劳作的手。从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她平日里忙碌操劳的身影,想必在外面忙完擦鞋的活计,回到家中还得洗衣做饭、种园兴菜、操持家务,为家庭的生计奔波劳累。
我一边看着孙子在台阶上欢快地跑来跑去,一边留意着妇女擦鞋的动作。她先是打开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将适量的水倒在一把小牙刷上,然后用牙刷仔细地刷去鞋沟里的灰尘。接着,她又拿起一块干净的抹布,轻轻抹去鞋面上的灰尘。随后,她熟练地涂上一层无色的底油,用专用的刷子均匀地刷开,再点上和鞋子颜色一致的鞋油,前后左右反复刷均匀。最后,她用抹布仔细地擦拭干净,又涂上一层蜡,先用刷子抛光,再用布条又一次抛光。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动作轻快且干净利索,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看着她专注的神情和熟练的动作,我心中暗自感叹:这哪是在擦皮鞋,分明是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啊!
在她擦拭另一只皮鞋的时候,我忍不住和她攀谈起来。原来她姓王,是华河人。她的丈夫长年体弱多病,需要人照顾,而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一个在大学,一个在高中,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多亏了政府的关怀,给他们分了福利房,让他们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平时,她就靠着政府的一些照顾和打零工来供孩子读书。这几年,工作愈发难找,她又因为年龄偏大,很多地方都不愿意聘用她,无奈之下,她只能靠擦擦皮鞋来挣点生活费。说到这里,她无奈地叹了口气,感慨道:“做人可真不容易啊!”但从她的眼神中,我却没有看到一丝的气馁,只有对生活的坚韧和对家庭的责任。
听着她的讲述,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敬意,她的形象在我面前也忽然变得高大起来。面对家庭的种种不幸,她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被生活的压力击垮,而是用她那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担负起了养家的重担。她悉心照料生病的丈夫,全力支持孩子读书,里里外外操持着家庭,东奔西跑,忙忙碌碌。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农村妇女勤俭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的生动写照吗?!
擦完鞋后,她还顺手拍去我裤脚上的灰尘,“你孙子好可呀”,她笑了笑说。我掏出五元钱,双手递给她。她接过钱,连声道谢,然后收拾好工具,缓缓起身,蹒跚着脚步继续寻找下一位顾客。我目送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慨。再看看脚下的皮鞋,在她的巧手下,已经变得锃亮锃亮,仿佛也在诉说着她的故事。穿上这双擦得油光锃亮的皮鞋,我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走起路来都仿佛脚下生风。
是啊,每一个行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正如每一个人,也都有他生存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像王阿姨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虽然身处社会底层,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和诚恳努力,辛勤工作。散发着自己微弱的光芒,为这个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感谢。
啊,令人尊敬的擦鞋人!你们是这个城市最美丽的风景,是生活中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