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综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2018-11-14 19:46   刘玲莉 江垒 韩振 张沛灏 古翔

红安网消息  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来,红安老区人民发扬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践行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红安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六个精准”,压实主体责任,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6月,经过国家评估检查组专项评估检查,红安县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今年8月7日省政府发文批准红安县退出贫困县。

强化政治担当 红安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贫困不除愧对先烈”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用精准脱贫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落实“四大政策体系”,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统筹一切可以统筹的资源,一仗接着一仗打,形成全员上阵、合力攻坚的强大攻势。

做实第一任务 红安县积极推广“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推进机制,形成以金鸡扶贫、光伏、特色农业产业和其它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扶贫格局。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制定工业、农业、光伏、旅游等产业扶贫政策,产业扶贫人数占贫困人口94.9%。每个贫困户有2个以上脱贫增收产业。立足红安资源禀赋,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重点支持发展红苕、老君眉茶、绿色果蔬等特色产业,引导1万多户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增收。集中建成267个村级光伏发电站,让96个重点贫困村和17648户贫困户坐享“阳光收入”。

破解第一难题  2015年以来,针对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比重较大的突出问题,红安县探索医疗救助“4321”模式(四定原则:定救助对象、定就诊机构、定兜底标准、定报账方式,三大举措:先诊疗后付费、报账一站式、结算一次性,强化两项保障:健康全管理、就医全兜底,达到一个目标:绝不让一个贫困户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三个一批”(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贫困人群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90%以上,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被评为全国基层改革创新50个优秀案例之一。

强化第一保障 红安县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狠抓基层党建“整县推进”支部建设,选派151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三年投入专项资金1.24亿元支持303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所有贫困村都有规范实用的便民服务场所。组织9724名党员干部包保贫困户,抽调1398名干部组建399个驻村工作队和12个督查队,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度,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基层党建、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平安乡村建设。

补齐民生短板 红安县按照“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的方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3464户贫困户喜迁新居;出台危旧房改造政策,全拆全建补助3万元,部分改建补助1万元,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改建任务7772户,基本实现农村无居住危房;按照“龙头一开,清水自来”的标准,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两年时间,改善7.1万农村群众的饮水质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10户37130人;整合资金2亿余元,采取“2+N”模式(便民小道、路灯+其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便民小道180万米,安装路灯3万多盏,建成文化广场和百姓舞台180个,30多万群众因此而受益。

狠抓巩固提升 脱贫摘帽后,红安县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监管,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抓实政策体系保障、产业发展提升、内生动力激发、基础设施巩固、生态富民、基层党建引领、纪律作风整肃等重点工作,将每年新增财力的15%和存量资金的50%用于精准扶贫,确保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在2017年基础上按年均8%以上的比例增长,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起全面进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