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下牢记使命的红歌岁月

2021-07-15 10:39   冯雨阳, 黄夫同

红安网消息 7月11日早上6点,红安县七里坪镇张环山村的成崇仁老人早早就起床,因为今天是他发起组织的合唱团进行表演的日子。

合唱团于2019年成立,目前成员9人,起名为“老来乐文艺宣传轻骑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免费合唱表演,内容主要为三句半,对口词,唱歌,小型节目,拍如鼓等,从创立至今已经共免费演出21场。成崇仁老人觉得他什么都不需要,只要老百姓开心,只要给合唱团一个“想唱就唱感恩党”的舞台就心满意足。

早7点,成崇礼老人给老伴穿衣洗漱以后,将她抱上由摩托车改装的小车,开始一天的合唱团“巡回”演出。老伴是02年高血压中风造成的瘫痪,距今已十九年,不能说话。成崇仁老人说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让老伴活着,每次演出他都让老伴出来听听红歌,多多感受,希望这样能让她想起一些以前的事情。

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成崇仁老人和其他团队成员签到完毕在红安县七里坪镇的长胜街门前的石台上进行演出,他们敲起锣、拿起话筒,几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一表演就是一上午。成崇仁老人最喜欢的革命歌曲之一就是苏区的代表性革命歌曲——《再见了大别山》,这能让他想到革命年代的穷苦日子,记住革命烈士的悲壮,努力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图为成崇仁老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雨阳提供

时间回到1992年,成崇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党员,兢兢业业地为学生传授知识,他对学生的关爱,正如看到学生落泪他也落泪一般,充满父母之情。当老师那段时间,成崇仁在闲暇时也会教孩子们唱歌谣,孩子们最喜欢唱《八月桂花遍地开》,后来老人也会教儿子、儿媳妇唱,“他们再不唱,就没人唱了。”

老人对于革命歌谣的“使命”有两头,一头是传唱,一头是原创。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发生特大洪水,当时有一位解放军战士叫高建华,为了抢救老百姓牺牲了,所以成崇仁老人就创作了一首歌曲来怀念这个人民子弟兵。提起这段过往,成老人眼泛泪花,为我们讲述了当时老百姓听了自己为牺牲烈士创作的《英雄在哪里》,都不禁流泪的故事。

革命歌谣不止于革命时代,还有解放后的时代,还有新时代。

新时代的革命歌谣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它传承的不仅是革命时代的伟大精神,也表现出了新时代的英雄主义,新时代开放繁荣的背景下与历史人物的情感重叠,他们是一体,他们是伟大的一体。

上午10点,合唱团的表演仍在进行,《黄麻起义》、《小小红安》都是成崇仁老人在这次表演中特地为建党一百周年而设立的曲目单,作为地方性革命歌曲,老人希望以此唤起当地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对党的记忆。

图为实践队在对老人进行采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夫同提供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红军队伍真威风,百战百胜最英勇.......”这首红安本地歌谣,唱不尽成崇仁老人作为人民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唱不尽成老人对家乡建设的深情,也唱不尽老人对党的热爱。

如今成崇仁老人快步入人生的第七十六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老人常挂嘴边的话语,这句话,是对自身为党员的提醒,也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叮嘱。新时代不缺英雄,也不缺革命精神;新时代不缺党员,也会时刻记得伟大党员历史;新时代不缺红歌,也不会忘记红歌;。“我要让这些红歌永永远远流在红安。”老人对歌谣的未来热情坚定且充满动力,革命歌谣从历史中走来,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又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我们不会忘记,也终将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