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张沛灏 韦希帆 张倩 李涛报道: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新型产业园开工建设以来,我县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走出了一条集约节约、循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经过五年多建设,新型产业园建成面积已经达到36.5平方公里,走进园区不仅道路宽敞、厂房密集,还随处可见人文景观和别具特色的传统村落。
与食品工业园紧密相连的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张培刚的故乡——下陈家田,新兴产业园在规划建设的时候,把这个自然湾里的每一寸山,每一片林,和村子里面的传统旧居全部都保留了下来,目前正在着力打造文化创意和旅游项目。
下陈家田紧邻食品工业园和檀八交通线,区位优势明显,是很多人眼里建厂开发的“香饽饽”,然而,园区建设之初,红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就将其纳入生态保护区,禁止破坏山地林木和自然村落面貌。在新型产业园规划图中,像这样将自然山体、河流以及古村落等人文历史景观予以保留的区域处处可见。
园区规划分局 局长吴竟成说:“园区总体规划是按照产城融合、园城同建的理念为前提进行编制的。我们在规划之初就以打造园林生态型园区为着力点进行编制,其中自然、人文景观与城市建设空间相互渗透,构建生态网络,生态廊道。山体和水系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母体,人文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只有注重生态与人文历史的保护,园区的发展才能和自然相协调,才能持久的发展。”
前段时间我县遭遇洪涝灾害,但园区却并未受多大影响,甚至连渍水的路段都很少。
红安金源科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万伟说:“我这里地势比较低洼,没有被淹,我想除了红安县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以外,红安县的生态功能也是非常的好。”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2012年,正在广东务工的王应红听说家乡在搞开发建设,他专程回到坐坡新村配合拆迁。如今王应红搬进了新居,还在家门口就业,对比今昔变化,王应红十分感慨。
王应红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以前在梦中的事情全部实现了,打开窗户看的到鲜花,打开大门看得到大路。园区到觅儿来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能在外面的打工的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其他的可以在家里做点小小生意,也能够养活一家人,现在每家每户在水、电各方面,配套设施都搞的很齐全,人民安居乐业。”
经济的发展也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园区2号渠段中正在兴建人工湖,来往候鸟在湖中小岛上栖息,犹如一幅美丽画卷。
湖水是非常的清澈,湖两边的植被也都被保护的很好。
县建设局园区分局负责人 说:“全长是4.5公里,我们已经全面进行了清理和改造,沿河的景观带目前建成的有2.1公里,这个不仅仅是提升了美观度,改善了人居住的环境,同时对整个园区的防汛和排洪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从保护环境到改善环境,从保护人文历史景观到发展人文历史景点,这背后不仅是理念的改变,更得益于发展的支撑。
红安县开发区环保分局局长张剑波说:“新型产业园自建设以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园区饮用水源、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建设项目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近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污染治理,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雷霆行动工作力度,为绿色园区、生态园区发展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