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平将军(1915—199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镇汪家畈村张家湾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以及豫北、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历任第二步兵学校、重庆步兵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宁夏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5年3月至4月,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进的战役,离开川陕苏区开始长征。5月上旬,西进川西北松潘、理番、茂县地区。其间,与围攻堵截的国民党军发生多次激战,胡正平随部队参加了战斗。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北上川陕甘的正确战略方针。然而,张国焘极力反对,坚持南下,迫使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广大指战员深受其苦,胡正平也是其中之一。草地上,荒凉潮湿的沼泽一望无际,遍布泥潭,深可没顶。虽然是大队人马走过,仍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由于劳累、饥饿、病菌传染,部队里得伤寒、疟疾的人日益增多。胡正平和朝夕相处的16岁的战友李金安都染上了疟疾,连续几天打摆子,一阵发高烧,一阵打冷颤。白天,胡正平和战友互相勉励、互相照顾,晚上脚对脚地躺在一个线毯里睡觉。有天早上要出发了,他还一动不动,胡正平使劲推他喊他,但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包座战斗后,张国焘又命令部队南下,红四方面军只好掉头再过草地。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尔后共同北上,分成3路纵队向毛儿盖、包座前进,胡正平跟随队伍又第三次过草地。
胡正平所在的红四军第十二师被编在徐先前率领的中纵队。因这次路途远、时间长,经历了比前两次更加严重的困难,所带的粮食不足,指战员再次以野菜、草根及马皮、皮带充饥。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走出草地,顺利到达包座地区,取得第二次北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随后,进行了岷(县)洮(州)西(固)战役。
1936年10月7日晨,红四军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在会宁先后与红一方面军的第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和第一军团会师。10月9日,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所率其他部队到达会宁城,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历时一年零五个月的长征胜利结束。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胡正平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的红四军和红三十一军机动到宁夏的豫旺、同心一带,参加山城堡战役后,进入陕甘宁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