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美淮
湖北省红安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唯一以“红”命名褒奖的县。红安的历史离不开一个“红”字,生活和工作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人也更加爱“红”。2011年秋,30出头的商林从黄冈市检察院院调到红安县担任检察长,从此,他便与红军故事和红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业务专家,商林见证了很多贪官落马的经过,在依法查办案件的过程中,他发现贪官落马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理想信仰动摇了,其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在为贪官落马感到惋惜的同时,他想到了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意义和责任。在一次全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座谈会上,他提出“要让红安的历史、红安的传统、红安的精神、红安的文化浸润党员干部的思想、洗涤灵魂,筑牢根基”。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全县构建了“整合职能、全员参与”的大预防格局,预防工作的成效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红安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上任之初,他瞻仰了红安著名的革命遗址,其中,有一处遗址让他印象深刻。这是红安早期共产党人张行静英勇就义的地方,临刑前,烈士对党忠贞不渝,并留下了一首断头诗:“人生一世万千差,继承光荣革命家。生不投降当叛逆,愿随先烈葬黄花。”革命烈士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感染了他,于是,他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收集红军故事。在工作之余,他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凡是有红军故事流传的地方,他都要亲自去寻觅和挖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共收集到61个有关红安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将军、老红军廉洁自律,一心跟党走,不图名、不图利的感人故事。他将这61个故事整理成书,取名为《本色》,书中收集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深受教育,后来,这本书被确定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读本。
百岁在乡老红军周明,14岁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老人一生理想信仰坚定,生活虽然节俭却乐善好施,她经常拿出国家发给自己的补贴资助困难群众和学生。商林上任后不久就登门拜访,并聆听老人家讲革命故事。在他的倡导下,很多干警都去请老人家讲红军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14年,一幅题为“听百岁老红军讲革命故事”的照片,入选“第十四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展”,并荣获首届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摄影大赛一等奖。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革命根据地孕育和诞生人民检察制度。早在1927年4月,中国第一革命法庭在红安县七里坪成立,革命法庭设置了国家公诉处,程玉阶是当时的公诉处长,被誉为“第一公诉人”。其他红色根据地的法制建设也是如火如荼。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商林主动与江西省兴国县和安徽省金寨县检察院取得联系,共商传承与发展之计。在他的倡议下,三个“将军县”检察院共同举办了以“携手将军故里,传承红色基因,共促健康发展”为主题的检察理论研讨活动,三县检察干警通过业务工作交流、接受传统教育、开展横向合作等形式,共谋检察发展。
七里坪镇熊家咀村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曾经是鄂豫皖边特委所在地,当年的红军兵工厂和红军医院依稀可见,村头的山坡上还埋葬着红四方面军一位李姓师长和72位红军无名烈士的遗骨。古稀老人姜能山义务守墓37年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商林。由于这个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和生产条件非常落后,全村仍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没有脱离贫困。为了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商林决定将自己的精准扶贫联系点定在这个村,并选择了最贫困的三户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这三家贫困户中,有两家是红军的后代。在贫困户家中,商林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当年红军参加革命,不怕流血牺牲,为的是能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他们的后人有的还是贫困户,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一有时间就到联系点,与村组干部一起研究脱贫办法,协调水利、交通、林业等部门,帮助村里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