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经济合作交流会审议通过)
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经济合作交流会,于2016年7月18日在红安县召开。会议围绕“大别山核心区文化旅游联线”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认为,大别山核心区各县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临近,相互之间有公路、铁路等组成的交通网络紧密相连,联系非常便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均相对较完善,各县拥有相对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地理景观。因此各县要整合旅游资源,实施大别山旅游景点联线工程,进一步提升景点、景区档次,树立品牌,增强旅游资源整体竞争力。
会议强调,大别山区域各县要制定统一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把大别山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各县工商联要争取政府充分利用宏观调控职能,分别确定各自的区域布点、特色内容、市场定位,以政策信息为旅游开发企业提供开发指导;大别山各县应发挥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打破行政壁垒,坚持协同发展,树立大别山区域旅游一盘棋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大别山区域旅游共生体。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大别山核心区文化旅游联线方案,并通过了如下决议:
一、旅游资源联线开发,构建互补型旅游景点群。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级别较高的红安、新县、金寨为核心,将黄冈、信阳、六安这三个地级市的红色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形成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生态圈,组建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并以该委员会为依托,抱团向中央和省级政府争取每年至少3亿元的资金投入(或项目支持),完善三个核心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效果。
二、编制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别山核心县(市、区)要以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为依托,委托国务院旅游部门认可的旅游规划中介机构编制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规划,明确各县各自区域定位,实施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构建范围更广、层次更高、质量更优的大旅游格局。通过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交通设施建设,尽快打通修整大别山核心区接壤地带的断头路、黄土路,建设高等级旅游公路环线,解决景区与景区之间、主干道路与景点之间通行梗阻的问题,实现大别山核心区旅游无障碍。
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武汉—红安-新县-麻城—罗田—金寨—霍山”这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最具红色革命文化和绿色自然风光的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红绿相间、绿红互衬”的旅游格局。
四、统一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形象,扩大对外知名度。大别山核心区各县级政府和旅游企业要统一宣传内容和口径,加大宣传力度,采用报刊杂志、旅游节事(如大别山旅游节)、旅游博览会、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手段,以多种方式将大别山“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红色文化旅游形象树立起来,宣传出去,扩大区域知名度,增强整体竞争力。
五、统一布局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大别山核心区各县级政府要积极协调景区(景点)间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接待能力,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舒畅度。各县要协同联动,构建便捷的就餐、住宿、购物、娱乐体系,形成分布均匀、层次合理的旅游接待服务网络,完善整个区域的旅游功能。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
经济合作交流会关于农特产品联销的
决 议
(2016年7月20日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
经济合作交流会审议通过)
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经济合作交流会,于2016年7月18日在红安县召开。会议围绕“大别山核心区农特产品联销”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认为,大别山区域农特产品不仅需要提高品质、扩大规模,还需要搭建联销平台,着力解决农特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想办法实现多渠道销售。
会议强调,大别山核心区各县要借助经济合作交流会这个平台整合力量,建立管理模式统一的专业化农产品贸易批发市场和仓储加工基地,统一加工标准和销售价格、降低综合成本,提升议价能力,扩大贸易话语权。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大别山核心区农特产品联销方案,并通过了如下决议:
一、大别山核心区各县要加强农特产品的开发、升级、包装、宣传等工作,将本地由农民自产自食的乡土产品打造成畅销全省乃至全国的农特商品。
二、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特产品展销会,展销会由交流会轮值县负责组织,参会的每个县至少要提供10种本地特色农产品参展。线上展销以在淘宝电商平台申请开设“特色中国•大别山馆”为依托,线下展销以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批发市场为载体。展销的时间、场地、内容、布设由各县听取有参展意愿的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产品贸易企业意见后报交流会轮值县决定。
三、大别山核心区各县要引导筹建专业化的农特产品贸易批发市场,完善仓储保鲜、精深加工、农药残留检测等配套功能,确保各县农特产品经筛选后能进驻市场常年稳定销售,销售种类、品级、数量、价格由各县农产品贸易批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确定。
四、交流会轮值县要负责及时编制、适时更新大别山核心区各县农特产品目录,由大别山核心区各县农产品贸易批发市场进行共享,实施差异化战略,避免农特商品出现同质化竞争。
五、大别山核心区各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打通农特产品销售的“经络”,实现此地有需求,异地必有供应, 形成客户线上订货,农贸市场配货,物流公司送货,客户线下收货的商业闭环。
六、大别山核心区各县工商联要加强对农特产品贸易批发市场的引导与监管,各县(市、区)确定1-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渠道,具体负责大别山农特产品的营销工作,今后各地新增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听取工商联意见,避免商户无序竞争引起的市场混乱。同时,加强市场调研,研究全国农特产品市场动向,发布市场预测。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
经济合作交流会关于青年企业家联训的
决 议
(2016年7月20日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
经济合作交流会审议通过)
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经济合作交流会于2016年7月18日召开。会议围绕“大别山核心区青年企业家联训”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认为,要提升大别山核心区经济发展水平,既需要一批充满活力、实力强大的企业迅速崛起,也需要一支视野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
会议指出,大别山核心区各县企业快速发展的软硬件条件正逐步完善,当前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家。只有涌现出大批善于创新、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企业家,才能推动大别山核心区各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进而推动大别山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大别山核心区县级青年企业家间的联训、联谊,也将促进大别山核心区县市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配置,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大别山核心区青年企业家联训方案,并通过了如下决议:
一、大别山核心区各县(市)在条件成熟时,不定期举办青年企业家联训班;
二、企业家联训班发起县要选取商学学科门类齐全、课程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较高的院校作为青年企业家联训班首选之地;
三、青年企业家联训班每县参训人数不少于5人,开班时间、地点、课程,由发起县征求有参训意愿的青年企业家意见后决定。
四、大别山核心区县级工商联要引导青年企业家珍惜学习机会,主动参与交流,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
经济合作交流会轮值
决 议
(2016年7月20日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
经济合作交流会议通过)
第二届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经济合作交流会,于2016年7月18日在红安县召开。
会议认为,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经济合作交流会是在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它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对推动实验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议决定,为了办好大别山核心区县级企业家经济合作交流会,在大别山核心区各县之间开展轮值。为此,大会通过如下决议:
一、轮值顺序
第一届:河南省固始县 第二届:湖北省红安县
第三届:安徽省金寨县 第四届:河南省商城县
第五届:湖北省麻城市 第六届:安徽省霍邱县
第七届:河南省光山县 第八届:湖北省罗田县
第九届:安徽省霍山县 第十届:河南省新县
第十一届:湖北省英山县 第十二届:安徽省叶集区
第十三届:湖北省大悟县
如有新加入县市顺延。
二、轮值县(市)权利和义务
1、大会设主席团,各县市工商联主席为主席团成员。轮值县为当届大会秘书长单位,由秘书长主持当届日常工作。
2、负责邀请本届会议参加单位;有权在本范围外邀请相关县(市)参会。
3、负责本届大会议题或由上届大会确定主题。
4、负责大会组织工作。
5、负责督办本届会议决议执行情况。
6、有权确定大会召开的方式方法,报预备会通过后执行。
三、届期时间
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大会,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召开,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需说明情况,报其他县(市)同意。轮值当届县(市)认为召开大会有困难的,可以提前三个月与下一同省份轮值县(市)协商,由下一同省份轮值县(市)递补召开。届期从本届大会开幕起延至下届大会开幕止,该时间段的工作有本届轮值县(市)牵头负责。
四、交接方式
在本届大会上,由当值县(市)工商联主席向下届轮值县(市)工商联主席转授交流会会旗,移交大会举办权。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