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圆住房困难群众“安居梦”

2018-07-28 20:20   综合报道

红安网消息 近年来,红安县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让住房困难群众能够住得上房、住得起房,努力实现群众的“安居梦”。

今年41岁的王永桥,目前租住在县城区建筑街。由于妻子无业在家、孩子正在上学,全家靠王永桥打零工维持生活,一直没有固定的居所。

王永桥说:“我一直是打工,没有能力买房子,居无定所,小孩读书读到哪就在哪租房子,所以想申请一套公租房。”

今年6月份,通过公共租赁住房摇号,王永桥在位于城关镇曹家畈村怡馨花园小区,分配到一套50平方米两居室。

王永桥告诉记者:“我现在钥匙已经拿到了,房子空间都好大,有两个房,解决了我之前漂泊不定的状况,小区绿色带也搞得好,广场健身的都比较理想,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怀。”

县房地产管理局党总支副书记吴志先说:“对城镇住房困难家庭,我们还进行住房租赁补贴。”

有房才有家,对于住房困难群众来说,告别居无定所的生活,有了自己稳定的居所,心也会安定下来,才能踏踏实实的干事创业。从2008年起,红安县开始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了许多住房困难家庭的安居问题。

在思源广厦公租房小区,自2008年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来,建成并入住了1770户,有效缓解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的问题。

走进思源广厦小区,一排排保障性住房黛瓦白墙整齐划一,绿化带、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各项配套设施完备。2010年,王德艺在这里申请到一套保障性住房。因为有理发的手艺,搬进小区后王德艺把客厅布置成了一个简易的理发厅。

王德艺说:“我利用并不大的客厅,做点小生意,为这里的老年人、学生服务,解决了我的生活来源问题,享受了国家好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福利待遇,有低保,我再用我的手艺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我50多岁了,在这么好的形势下,我对生活是充满信心的。”

从之前的居无定所,到现在的安居乐业。生活环境、居住条件的改善,王德艺一家的生活是越过越红火,对未来他也是信心满满。

自2008年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来,十年间,红安县在城区分别建成“思源广厦”、“天和佳园”、“怡馨花园”、“娃哈哈”四个公租房小区。在七里坪镇、八里湾镇等9个乡镇(场),以及新型产业园建成公租房(廉租房)超过2000套。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设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共7729套,发放租赁补贴7449户,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含城中村)13320套,有效解决了全县中低收入家庭和青年人才、新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

县房地产管理局党总支副书记吴志先表示:“下一步,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将针对青年人才、新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棚户区基本建成任务,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做到阳光操作,公正、公平、公开,做到让真正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