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乡村振兴需要有兴旺发达的产业作支撑,而国土部门实施的土地整治,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有效盘活农村低效闲置土地,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引导土地规模经营,促进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使农民生产方式得到了根本转变,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时值盛夏,刚刚过了杨梅的采摘季。高桥镇何家湾村华缘农场内的山坡上,农户们正在为树龄较短的杨梅树除草、施肥,期待它们快快生长,结出丰厚的果实。然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地块零散,田坎多,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土地利用率非常低,连出村道路都没有一条,在这里开展土地整治,势在必行。
高桥镇何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松说:“我们何家湾村东西两个组,以前的状况就是田地交通状况不便,水利设施比较落后,通过土地局的土地整理,交通做了机耕道,水利设施都完善好了。”
高桥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666.67公顷,项目总投资为2281万元,涉及高桥镇的二房湾、何家湾、王德湾村等7个行政村,共完成平整田块59块,合计3284.67亩。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吸引着市场主体前来投资。
华缘农场负责人陈梅永说:“我们当时也是全县到处去看的,这一块就是我们来之前国土正好是把这些土地全部都已经整理,我们过来,前期的基础投入比较少一点,还有何家湾这一块旁边是个大路,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位置是最佳的选择,从投资方面各方面我觉得是最好的。”
市场主体的引进不仅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村民余建春说:“现在土地流转费一年一千多,打工我一个人有八九千块钱,跟以前比肯定要强些,只要做了工结账就有钱。”
华缘农场负责人陈梅永说:“我们用工基本上全部都是当地村民,一年整个项目包括其他的这些小项目发放工资大概一两百万。”
高桥镇何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松说:“在这里承包了一千亩土地进行土地流转,花卉观光农业带动了村民的就业,解决了我们何家湾村东西两个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十二五期间,红安县共争取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29个,总规模32.8万亩,投资金额7.5亿元,涉及全县12个乡镇场,87个行政村,惠及约14万农民。十三五期间,县国土资源局计划每年向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申报土地整理项目3万亩。
七里坪镇张石河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权说:“ 村两委将合理利用国土土地占补项目平整的土地,进行一百五十亩的桑葚产业发展,两百亩的中药材种植,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副主任秦伟说:“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现场测量和规划设计工作。下一步,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在12月底全面完成年初的既定目标,达到建设规模三万亩,新增耕地两万亩,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国土部门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