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通讯员毛红平)笔者近日在红安县扶贫办了解到,近三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聚焦“准、实”二字,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加快脱贫步伐。
党有号召,老区人民有行动。红安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贫困不除愧对先烈,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历史使命感,用精准脱贫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落实“四大政策体系”。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任务。红安县制定工业、农业、光伏、旅游等产业扶贫政策,推行“政府+公司+金融+保险+农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产业扶贫人数占贫困人口94.9%。每户贫困户有2个以上脱贫增收产业,每个重点贫困村至少有1个以上增收产业。设立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发展红安苕、老君眉茶、红宝萝卜、蜂蜜四大特色产业,引导1万多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增收。
实施“136工程”,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支持269家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集中建成267个村级光伏发电站,让96个重点贫困村和17648户贫困户坐享“阳光收入”。
高桥镇高楼村党支部书记吴胜祥说:“并网以来,高楼村村级集体收益光伏发电已经产了两万度,大概村级集体收人增加两万元,我们村的53户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已经收益总的电数大概三万度电,大概就是三万元,平均每一户大概就是600块钱。”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针对贫困群众“小病拖、大病扛”的现实,红安县把健康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统筹安排,探索健康扶贫“4321”模式,贫困户定点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个人自费不超过5000元,全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真正把贫困对象的健康管起来,实现“绝不让一个贫困户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工作目标。健康扶贫“4321”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脱贫是底线,小康是目标。为巩固脱贫成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红安县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出台了巩固脱贫成果实施方案。”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说。
按照“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的方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全县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产业配套、就业充分”的幸福小区168个,3464户贫困户喜迁新居。出台危旧房改造政策,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改建任务7233户;全拆全建的每户补助3万元,部分改建的每户补助1万元;按照“龙头一开,清水自来”的标准,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改善24709人的饮水质量;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投入4.27亿元,采取“2+N”的方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64个,便民小道130万米,安装路灯3万多盏,建设水冲式厕所220座,建成文化广场和百姓舞台180个。
高桥镇桥头边村党支部书记吴吉新说:“我村安装路灯46盏,便民小道修建了1200米,使我村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该县竹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辛小娅:“搬到这里有路灯,可以天天晚上带着小孩在这里玩,我们跳广场舞,开心快乐。”
抓党建聚合力,抓党建促脱贫。各驻村工作队协助乡镇党委健全村级班子、建好阵地、增加集体收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1个,引导80名在外能人回村任职,推动303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指导125个村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79个,建立产业示范基地764个。工作队还指导驻点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实打实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工作队化解各种矛盾1872个,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6883个。
据悉,该县将按照“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大力营造扶贫光荣、脱贫光荣的氛围,扶上马送一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定必胜信心,确保巩固提升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