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全球治理新方案——迎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系列述评之三

2018-06-07 15:46   新华社   熊争艳、丁小溪、张旭东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贡献全球治理新方案——迎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 熊争艳、丁小溪、张旭东

青山倚碧海,朋自远方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将于6月9日至10日齐聚青岛,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

上合组织成立17年来,成员国加强各领域合作,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上合组织在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提升经济合作水平等方面稳步推进,为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贡献了“上合智慧”和“上合方案”。

展望青岛峰会,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将就完善全球治理、巩固多边贸易体系等问题发出响亮声音,为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

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愿同各方携手前行,建设更加紧密的地区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月1日,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致贺信。

“17年来,上合组织在安全、经贸和人文等领域加强合作,成果斐然,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出席媒体峰会的上合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表示,上合组织合作机制堪称不同国力、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和谐共处的典范,并将在新形势下被赋予新的合作内涵。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凝练的20字“上海精神”贯穿上合组织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散发着超越时代与地域的生命力和价值,照亮各国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前进道路。

上合组织发展历程,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清晰实践。从比什凯克到杜尚别,从乌法到塔什干,再到阿斯塔纳……5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历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上海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关键词。

中国倡议制定《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商签《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支持按期开放《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规定的跨境线路……

“这些制度性建构带动了区域内各国关系结构的丰富和厚实,促进各国合作日益紧密。”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亚非表示。

在“上海精神”引领下,上合组织力量不断壮大。2017年6月,“草原明珠”阿斯塔纳见证历史性时刻:上合组织首次扩员,正式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成员国。上合组织也成为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面积超过欧亚大陆60%、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全球20%以上的综合性区域组织。

“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始终倡议各成员国增进政治互信,凝聚力量,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赛义德·乔杜里说。

打造地区安全的“稳定之锚”

上合组织,因应对安全问题而生,因共筑地区安全而兴。

“扩员之后,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潜力更大,肩负的责任更重,承载着地区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更多期待。”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集体会见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第十三次会议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的讲话,寄托着对上合组织加强安全合作的厚望。

回顾17年历程,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是上合组织的优先方向,也向世界展示了捍卫和平的“上合力量”。

积极践行新安全观——

上合组织是冷战后诞生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其前身“上海五国”致力于消除冷战时期遗留的安全隐患,树立以合作促安全、以对话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新型安全思维。上合组织始终坚持开放、透明、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强调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不谋求建立军事政治同盟,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成为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上合组织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中国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说。

努力搭建有效安全平台——

曾经,中亚地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三股势力”活动猖獗,毒品贩运和跨国犯罪极为严重。2001年,上合组织首次峰会就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将打击“三股势力”明确列为上合组织的重要任务。上合组织成员国还建立了国防部长、安全会议秘书、公安内务部长等会议机制。

上合组织是最早明确反恐主张的国际组织之一。2004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在塔什干挂牌,成员国开展密切的情报交流。始于2005年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迄今已举行10多次,对地区内外的恐怖势力和极端组织形成有力震慑。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还拓展到网络信息、能源、生态、金融等方面。

“从上合组织践行的新安全观、搭建的安全平台、为区域合作提供的安全保障等多角度观察,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地区国家的合作共赢创造了良好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示范和样板。”孙壮志说。

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透过几个点面,可以洞观上合组织日益紧密的经济合作。

2017年6月,装载机械装备、轮胎橡胶、家电等产品的首个中欧(青岛)国际班列在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鸣笛出发。该班列从青岛到莫斯科全程7900公里,运行时间比海运节省约30天。

今年前4个月,山东省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7个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出口额达387.4亿元人民币;青岛对7个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出口额达93.1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45.5亿元人民币,增长近五成。

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各类投资存量约为840亿美元,多个大型能源、矿产和工业制造项目顺利推进。中国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工程承包累计营业额达到1569亿美元,一批公路、电站、管线工程成为区域示范性项目。

从交通、贸易到投资,一个个地理坐标和经济领域交织构成的发展图景,展示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的勃勃生机。

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多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以前多在双边范畴展开,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了区域互联互通,深化了多边经济合作,促进从项目到发展战略的全面对接,成果卓著。”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左凤荣说。

“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取得早期收获;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备忘录……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日益涌现的新机遇为地区经济合作拓展了广阔空间,为谋求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展望青岛峰会,人们相信这将是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合作成果的又一重要契机,为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进一步夯实基础。

上合组织的成功实践表明,只要各国有意愿、有决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就一定能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