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精准扶贫既是政治任务,也是系统工程。红安县按照“统筹整合、全面覆盖;因村制宜、精准选派;优中选优、加强督查”的思路,把省市县各级下派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乡镇干部三支队伍统筹使用。突出重点工作,严格责任追究,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红安县将驻村帮扶作为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由驻村第一书记兼任工作队长,确保重点贫困村不少于4人,其他村不少于3人。坚持党委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产业部门联专业村,因村选人组队。选派151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调优配强 187名工作队员,调整40名不胜任村党支部书记,引导98名能人回乡担任村干部,补充选派41名科级后备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
高桥镇高楼村党支部书记吴胜祥说:“驻村工作队进入高楼村工作以来,不仅坚持了五天四夜,甚至七天七夜在村里工作,使我们“村两委”工作信心更足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信心了。”
为把驻村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红安县组建12个督查队,选配党性强、作风正、熟悉农村工作的正科级干部任队长,代表县委县政府督导、检查工作队驻村帮扶情况,采取明查暗访、定期通报、约谈问责,实行全天候抽查,抓实干部作风。
明确驻村帮扶主体,选优配强扶贫队伍,强化了党员干部扶贫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同时,对驻村干部的监管考核,坚持严实相济、严管厚爱相统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吴祖焱说:“精准脱贫,纪检监察干部既是参与者、实践者,也是作风和纪律建设的监督者、工作者,我们不断创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方式方法,通过现场录播、电视曝光、短信平台、通报等方式,对问题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近两年来,发送各类监督检查通报30余期,通报批评170余人次,约谈110余人次,责令书面检查50余人次,约谈单位党组负责人10多人次,为决战决胜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驻村干部工作作风实不实,与群众感情深不深,贫困户的感受最真切。高桥镇高楼村贫困户吴吉权说:“驻村干部‘五天四夜’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帮到位,服务、解释工作做得周到,确实在高楼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高桥镇高楼村贫困户魏道权说:“特别是进村工作队的领导同志,他们日以继夜在村里工作,不管大风大雨的天气,经常到我家来看望,怕房子漏水,怕断电断水,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