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建设银行红安支行扶贫帮扶纪实

2018-05-29 18:49   黄冈新闻网   毛红平 方红云 陈 洋

为了铁山的明天更美好

——建设银行红安支行扶贫帮扶纪实

通讯员毛红平 方红云 陈 洋

近日,黄冈市建行领导徐行长一行三人亲临红安县城关镇铁山村调研精准脱贫工作,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得知红安县博岸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大学生创业,并且急需资金和办公场所时,当即和村两委一同协商,现场办公,为其发放小额贷款9万元,并在村委会整理出一间单独办公室让他们办公,帮助合作社发展产业。

建设银行红安支行扶贫工作队进驻城关镇铁山村,通过“输血”和“造血”并举,改善铁山村贫困户生活条件,增强致富能力,提高农民收入。

精准识别识民情

为迅速掌握帮扶村基本情况、快速融入基层开展各项工作,驻村队员积极与村“两委”班子商议积极召开村民小组长会,传达省、市、县、乡相关文件精神,介绍驻村工作组的工作目的、任务和意义,争取大家的工作支持。

同时,每名村民小组代表先行宣传驻村队工作,为驻村队员入户调查开展工作做好宣传准备。在扶贫工作中,工作队严格遵守纪律,自己做饭,不给所驻村增加任何负担,严格执行请假考勤制度,每周“5+4”工作要求开展工作。

走村入户察民情,与老百姓共同劳动听民声,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树立了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很快赢得了村干部和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有问题能向工作组反应,有意见能向工作组提,有想法能向工作组讲,使广大群众真正把工作组当成一家人。最终,扶贫队顺利完成了前期的贫困户识别、公示、建档立卡等一系列工作,获得了群众认同和赞赏。

铁山村总户数519户,总人口2038人,全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较少,耕地大部分为坡地,灌溉条件较差。种植结构单一,多为花生和水稻,村民收入低,农闲外出务工;村集体收入不足一万元,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水利设施老化严重,人畜饮水安全无法保障,医疗、教育设施稀少;村民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等、靠、要思想严重。

通过逐户逐人核查,经过“看收入、看住房、看家庭财产、看成员结构、看生产生活条件”等“五看”逐户记录、认真比较和评议,然后召开村民小组长代表评议会,最终将160户纳入铁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一户一档整理装盒归档,得到了群众认同。

“五位一体”挖穷根

村级办公场所是破旧危房、经常漏水。为改变村里落后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现状,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次开会制定脱贫帮扶工作计划、方案,并拨专项资金12万元,把原有的二层旧小学楼,改建成村级提档升级的办公场所,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全面落实旧房改建工作,工作队员协同村干部对2017年新报58家贫困户旧房改造多次上门走访,查看住房情况。督办和检查新建住房的进度,帮助他们解决建房的困难。到2017年9月底,已全部完工,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贫困户安全饮水工程,截止2016年12月,铁山村已有68家贫困户存在着安全饮水问题,通过工作队、村干部上门做工作,督办饮水工程落实到位,检查工程质量,限时完工。截止十月底,已经通过国家水利部门登记照相验收合格。

工作队协同村干部对铁山村,帮助新建垃圾池20个,公厕4座,路灯100盏,文化墙52块,新建百姓大舞台和文化长廊,完成美丽乡村硬件建设。

工作队通过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组织参加了博岸湾5组,董家田15组,大塘湾11组,四房湾9组,担丘角2组,龚家冲3组公共卫生打扫,并成立了村卫生理事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努力实现村级建设精准脱贫好,村级党建好,村庄形象好,治安环境好,文明新风好,群众口碑好的标准。

产业扶贫促增收

铁山村以传统的花生、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种植结构单一,产业支撑乏力。为此,驻村工作队积极与镇党委、政府及农牧、林业等部门协调,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养殖大户新建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引导建立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的带动示范作用,鼓励村里大户能人带头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动员吸纳贫困户入社筹资筹劳,实现共同收益。

在行长李长华带领下,利用节假日,多次对铁山村对口帮扶贫困户,入户包干制,帮助贫困户脱贫,宣传政策并对建行包保26户多次捐赠了物资。为解决脱贫办法,建行“扶贫脱贫贷款”45户,每户贷款5万元,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带动农户脱贫发家致富。产业带动活动后,得到了乡、村两领导的高度赞扬、评价,也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决心和信心,群众对驻村工作队员有了新的认识。

红安县博岸情合作社一位农户在分到3000元的红利后,当天晚上就给工作队送来了一筐鸡蛋表示感谢:“你们扶贫工作队给我们带来了致富门路,让我们在家门口就业,真是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