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以来,红安县围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多方协调推进,5月8日,红安县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周家凹生活垃圾处理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县污染防治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周家凹垃圾填埋处理场位于杏花乡五云山村,占地120余亩,有效库容107.7万m3,总投资5180万元,设计规模为日填埋垃圾205吨,并进行一系列规范的无害化处理。
县环卫局局长何琼说:“垃圾无害化处理主要从这几个环节进行,第一个是垃圾运输,采用全密闭的垃圾运输车,从城区拖到垃圾处理场,在路上防止生活垃圾抛洒滴漏;第二个是垃圾运到处理场后,采取土壤覆盖的办法和白石灰消毒的方式,防止垃圾气味和蚊虫苍蝇产生;第三个程序是进行洒药处理。”
据县环卫局负责人介绍,周家凹生活垃圾处理场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设计,经湖北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无害化等级评定验收,被评为二级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该垃圾处理场由垃圾收运系统、垃圾卫生填埋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三大系统构成,将严格按照国家住建部和生态环保部有关要求设计并运作,在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对入场垃圾进行科学计量、倾倒、推平、压实、覆盖、封场,实行垃圾分层填埋、分层压实和分层覆盖,防止污染空气。对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气体,经沼气导集管导出后排空。对渗滤液及污水进行拦截,净化处理。整个处理工艺可以确保填埋垃圾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危害当地环境。
何琼介绍,渗滤液池主要是让垃圾场库区产生的渗滤液流到收集池,渗滤液上面的膜俗称盖子, 把渗滤液池整个盖起来,防止渗滤液的气味产生,不影响周边村民的生活,还起到雨污分离作用,雨水通过抽水泵抽走。渗漏液流到池子后,通过专用的管道,抽到渗滤液站。通过生物菌的先进科学技术,把渗漏液处理,转化为国家三类水质,可用于农田灌溉。
据了解,过去,红安县生活垃圾场一般设置在城郊结合地带,环保设施简单,既污染地下水、地表水体和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又存在安全隐患。现有垃圾场地容积小,已无法消纳全县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加之垃圾场地处倒水河段上游,对饮用水的安全、倒水河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均有一定影响。
为保护好生态,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红安县积极开展中央环保督查环境整治“回头看”,实施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推进长江大保护九项专项行动和新一轮“雷霆行动”,重拳治理水、大气、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建成9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县城区垃圾处理问题。
红安县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胡伟说:“我局将在填埋场启用后,加强环境监管,督促渗滤液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并定期对所排废水进行监督性检测。”
【编后】实施“三大攻坚战”,让生态资源成为红安人民的绿色银行,不仅需要政府作为,更需要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公众习惯和自觉行动。让我们既聚焦当下,又着眼长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红安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绿、碧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