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干实事
——记红安县委接待办驻曹家畈村工作队
通讯员毛红平
阳春三月, 走进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一座文明、整洁、小康村庄展现在眼前,村里已然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成了该县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村,每逢节假日,生态游、田园情、农家乐、乡村美招蜂引蝶,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城关镇曹家畈村位于县西二公里城乡结合部,共有两个村民小组148户48人,党员22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 116人,2015年脱贫11户49人,2016年脱贫11户42人,2017脱贫10户25人,近几年,在县接待办驻村工作组、各帮扶干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城郊优势,因户施策,发展种植、养殖业,成立以贫困户为社员的众辉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10600元。
村民有产业了。产业兴旺就是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如何发展产业,有效让农民增收,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为此曹家畈村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毗邻城郊的资源优势,以打造曹家畈村“魅力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为目标,流转全村土地建设以休闲、采摘、旅游观光、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示范农业园区,带领群众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增收。2016年以来,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30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架设钢架大棚70座,栽种火龙果、食用田七、紫苏等特色水果,新建160亩的水产养殖区,300亩的树莓高档水果种植区,探索出一条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流转模式,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闲时务工等形式增收,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17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村庄变美了。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清山。近几年,我们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拆顺畅、配设施、保常态”的要求,按村统一规划,村民自建的模式新建了84户的新农村居住点,安置居住困难群众309人,对4个自然湾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让水泥路组组通、户户通,全村投放垃圾桶136个,购置垃圾转运车1台,酒水车1台,安排保洁人员6人,对全村主要路段、公共场所进行日常保洁,实现农村垃圾日清日产,切实改变垃圾随意堆放,焚烧造成二次污染的现状,确保环境整洁,争取资金40多万元,新建公厕4座,其中水冲式2座,对全村所有池塘进行清淤整治,在公路沿线、门前屋后栽种各种风景树6000余棵。协助村两委制定“村规民约”,严格家禽、家畜饲养管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初显趋形,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优美、宜人的环境。
文明程度提升了。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化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曹家畈村先后完成了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村规民约等内容的文化墙和宣传栏的建设,完成两个小组“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工作,投入资金50多万元新建村民休闲健身广场,并安装体育器材,组建了2个广场舞队和1个腰鼓了人,每个组建一个农家书屋,由无职党员轮流职守,组织志愿者每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夏令营活动。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文明乡风、村风的形成,为实施全民脱贫富民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智力支持。通过在村民中开展思想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内容的“三德教育”,全力推进“好婆婆”、“好媳妇”、“党员示范户”的评比,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形成淳朴文明的村风、民风。
村里安定团结了。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在平安乡村建设方面,曹家畈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治安综合治理方案,一是在全村主要路口安装临控探头10个;二是利用公开栏、标语形式开展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提高村民治安防控意识;三是组织了9人的铜锣联防队伍,健全了巡逻制度;四是充分发挥党建微信服务群的作用,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五是充分发挥好各群团组织作用,及时化解隐患,实现连续6年没有村民到镇级以上。六是以组为单位成立村民理事会、卫生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协助村两委工作,形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村民生活富裕了。生活富裕就是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怎么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一直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来,曹家畈村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先后成立物业公司、建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全村80%土地得到流转,农民变工人,让村民变成股民,全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人均增收 3000元以上,全村148户,户户有楼房,实现水泥路户户通,路灯垸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