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引路人”,争做好老师

2017-12-08 10:44   城关镇祠堂口小学   冯波


党会振民心,报告催人进。学而时习之,工作再创新。

2016年教师节,在关注了习总书记走进北京八一学校系列活动和“四有教师”的讲话后,我当时就以同样的题目写过一篇文章。只是今天,在学习了十九大精神后,我更加丰富了之前的内含。2011年我调入祠堂口小学,2012年以来可以说是我教育的新生。这五年于中国是“砥砺奋进的五年”,于我自己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五年。

五年来,我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命运共同体”。这些年,我掏过学校最脏的化粪池,装过桌椅,修过电脑,也守护着红色旗帜。这些年,我利用自己的公益身份,“近水楼台先得月”,引进一批批各地公益爱心人士,就想着他们能给我们的学校和学生带来或留下些什么,哪怕是一颗善良的种子。我从来就想,要让学校的声音,响彻当地,传到省里,飞到全国。习总书记曾说:“广大知识分子要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看到十九大后红安教育新举措的大力推进,我要说,教育是我们的最大背景色,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学校的命运,与红安教育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相信,在许多有这种教育情怀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的祠堂口小学,我们的红安教育很快会迎来崭新的画卷。我有这种教育情怀的自信。

五年来,我把“教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作为自己的教育座右铭。我曾在日记里写过:我要让学生多年以后说“遇到冯老师是一种幸运。”于是讲台上,我竭尽所能,抛尽所知,创新方法,演绎精彩,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每一次板书,让它浓缩精华;每一篇教育札记都要深刻入味;每一次作文批改做到“以心交心”;每一次课本演绎让它唤醒童真;每一种仪式带给学生集体的归属感;每一次家访,都要带给孩子心灵的温暖。“有梦不觉讲台寒,满眼桃李尽春光。”我一直都在耕耘,一直在期待“梦想花开”,我有这种教育能力的自信。

五年来,我与全校少先队员一起成长,做好他们的“大朋友”。我们高调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雷锋;我们开展了“文明上网,从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队课,传播身边正能量,发出社会好声音;我们高规格开展了“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教育实践活动,童心向党,畅想中国梦;我们走进龙泉小学手牵手,“爱眼护眼,眼睛明亮看世界”,“共学十九大,同做中国追梦人”。这些年,我把党中央、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都根植到孩子们的心里。所有这些,都是要帮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有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的使命自信。

五年中,我不再仅限于个人专业成长,而是甘当人梯。当自己小有所得后,我想到的是在这条路上我不能“寂寞沙洲冷”,要寻求“同志”。我的“对子”刘醒老师,只要她有公开课、比赛课,我都会与她多次打磨:“同课异构”、“同构异教”,修改课件。对于彼此参赛的案例、征文论文也是“互批互改”。直至现在,我们共同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人生最大的快乐来自于你帮助的人有收获。然而,我还在寻找一个时机,要构建校本研修的“大格局”。我有这种格局的自信。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五年来,我从“一穷二白”到“繁华初现”。在获得“红安县模范班主任”荣誉称号时我这样写道:只有经过辛勤汗水充分浸润过的荣誉才最觉欣慰。一切的荣誉也都只能是砥砺前行的基石,决不能成为奋斗与奉献的句号。教育是事业,当倾尽一生;单位是舞台,当尽己其才;班级是责任田,当用心耕耘;学生是种子,当耐心静待花开。

在国家新时代大门敞开之际,我会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强化“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整装待发,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甘当“引路人”,争做好老师!

我以一首拙词自勉——《江城子.学习十九大后自勉》:二十韶华弹指间,忆当年,初上弦,异地为师,“三任”扛一肩。一片丹心不带草,无昼夜,少深眠。 四十不惑近眼前,历波颠,志更坚!沉浮人生,不可怨苍天。为报知恩须再厉,骑上马,快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