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黄冈日报)消息(通讯员吴复新)初冬之后,红安天台山风景区生机依然,层林尽染。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再也看不到一只散牧的牲畜,这样的情况在过去是绝对想象不到的。
天台山位于红安县城北33公里处的鄂豫交界的群山之间,由于山林资源丰富,放养牛羊成为该地群众的增收渠道之一,家家户户都养殖牛羊等牲畜,牲畜不断增多而且就地散养,由之而来的破坏生态植被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好红安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天台山风景区管理处党委一直将加强生态保护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
红安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副主任黄本华介绍说:“党的十九大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人民群众都向往着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环境,天台山风景区是全县人民心目中最美的绿色家园,我们只有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行动举措,才有望将天台山打造成全域旅游的核心区、生态保护的示范区、村强民富的样板区,才能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夯实工作基础。”
保护青山绿水,创建国家5A级景区,风景区一班人认为,首要解决的就是景区内的畜禽养殖问题,散养的牛羊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更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牛特别多,公路上到处都是牛屎,牛在路上也不让车,给游客带来不便。”天台山风景区夏畈村村民秦胜安说。
虽然知道景区内放养牛羊不好,但是长久以来,很多农户还是依靠每年售卖牛羊获得收入。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不影响农户的收入来源,成为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一班人着重考虑的问题。为此,管理处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报请县政府同意,印发《禁牧工作方案》、《禁牧通知》和《致景区群众的一封信》,随后采取了会议动员、入户宣讲、奖励激励、集中围捕、变卖屠宰等具体措施。
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全覆盖的宣传,有效提高了景区群众对禁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禁牧的自觉性。同时,实行5个工作专班包保村场、干部包户工作机制,专班干部全天候深入到各村场指导和督办,积极与市场主体联系,帮助养殖户灵活处置散养牛羊。随着工作的深入、政策的落实和群众的理解,禁牧工作开展越来越顺利,很多养殖户由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主动参与大力支持。
红安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王辉军说:“要擦亮天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这几张靓丽名片,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经济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绿色生态旅游、农家休闲旅游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旅游格局,推动天台山管理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天台山风景区禁牧工作成效明显,截至11月1日,累计处置散养的牛966头、羊415只;下一步,天台山风景区管理处将继续开展禁牧工作后的产业调整升级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
在这场攻坚战中,天台山风景区的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环境综合整治和禁牧行动中来,相信随着行动的继续,红安天台的山川会更秀丽、环境会更优美、人民生活会更富足。